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例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例。A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再进行放疗、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存活率、平均出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结果:B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患有脊柱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为进一步进行有效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临床采用手术加放疗、化疗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虽然患者会出现骨髓移植的放疗、化疗常见并发症,但是可以使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存治疗得到更好的保障,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 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 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 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 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孕妇骨质疏松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20周的孕妇共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其余措施2组相同,并分别于干预前和产后一周之内测定骨密度(BMD).结果 经健康教育干预,产后1周实验组孕妇的骨密度(T=-1.38±0.22SD)明显高于对照组(T=-1.67±0.28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妊娠相关骨质疏松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钙骨水泥(CSC)在骨质疏松椎体内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表现,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对12只去势法制备的骨质疏松成年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以L1和L6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大体标本可见,2周时各组骨缺损处可见少量纤维疤痕形成,24周时CSC组椎体周围完全被骨性疤痕覆盖。生物力学测试显示,CSC组椎体力学性能在2周时弱于PMMA组和对照组(P〈0.05),24周时几乎接近PMMA组和正常对照组。组织学切片显示,2周时CSC组材料与骨质接触的界面开始模糊;24周时CSC组仅见极少量的材料残留,可见成熟骨小梁贯穿骨缺损区域;PMMA组与骨质界面间出现膜性结构。结论 CSC材料同样能增强骨质疏松的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能修复骨缺损,进一步提升椎体的力学性能。CSC材料可作为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可选充填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过程中,放置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是关键。目的:总结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不稳定性枢椎骨折治疗中的进钉点位置。方法:2007-01/2010-12采用Vertex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49.5岁。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寰椎侧块、单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寰椎侧块、双侧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1例,枢椎椎弓根及颈3侧块螺钉内固定9例,内固定过程中均行后侧椎板间植骨融合。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3个月。患者骨折复位满意,骨折端均获得愈合,植骨部位融合率达到100%,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颈髓及椎动脉等医源性损伤。该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枢椎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螺钉进钉点的位置总结如下:①对于寰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点稍偏外、椎弓的下方1/3处,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稍倾斜约10°,5°。②枢椎椎弓根进钉点选择在枢椎上下关节面间、下关节正中垂线的中点,进针方向为向内、上分别倾斜15°~20°,25°。③第三颈椎侧块进钉点选择在侧块中心点内侧2mm,进针方向为向外、上倾斜20°~25°。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致病菌,是感染性的一类病菌。在较多领域中,这类致病菌都表现出威胁性。每个年度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都会引发突然性的人体中毒,例如肠道感染。现今的趋势下,抗生素正被广泛选用,日益呈现出泛滥的态势,这种状态也增添了耐药的更多菌株。为此,有必要采纳快速检测的新方式,在短时段内测定食物含有的金黄葡萄球菌。对于此,解析了快速检测现有的技术类别。结合检测实践,探析未来技术的研究进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21例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12例,颈后路手术治疗6例,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例。结果本组获得随访7~40个月,骨折端复位满意、愈合好,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钛板松动等现象。结论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均可使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骨折脱位的Hangman骨折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背景:雌激素缺乏可导致椎间盘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有研究报道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降解蛋白多糖聚合体及椎间盘内多种基质成分,白细胞介素20在椎间盘发生退变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雌兔腰椎间盘髓核中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最和高剂量雌激素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隔日肌注生理盐水2 mL,低、高剂量雌激素组分别隔日肌注0.2和1.0 mg的苯甲酸雌二醇.3个月后所有动物于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自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细胞密度明显降低,脊索细胞明显减少,软骨样细胞集簇成团,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白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雌激素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学染色结果相似.提示肌注雌激素能降低去卵巢新西兰大白兔腰椎间盘髓核中自细胞介素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进而防止腰椎间盘髓核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毒基因特征,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日―2022年3月31日广西境外输入性COVID-19感染者的相关信息,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软件进行序列拼接,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广西累计报告输入性感染者1 662例,纳入分析1 643例,平均年龄为37.4岁,男女比例为6.4∶1,68.4%接种过疫苗。输入性感染者来源国以越南为主(92.5%),入境口岸以凭祥友谊关为主(87.4%)。2020年输入性感染者主要为B.1.351和B.1.1分支,2021年主要为Delta分支,2022年主要为Omicron分支。结论  广西持续存在从东南亚疫情高风险国家通过口岸输入疫情的风险,输入感染者的病毒主要为当年的关切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口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要持续关注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