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治疗非移位性舟骨折常规采用石膏托外固定8-12周,但长时间外固定可导致前臂肌肉萎缩及各种不适,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在德国Ludwigshafen创伤外科中心,对17例非移位性舟骨折患者采用Martin螺钉经皮穿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损伤的修复通常采用两神经断端的端端吻合,直至今日仍然如此.神经端侧吻合是将损伤神经的远断端缝合到相邻健康的神经干上,或者取一段神经段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正常神经和损伤神经之间,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神经端侧吻合术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展,1903年Balance应用神经端侧吻合术治疗面瘫,与此同时,Ham和Low将臂丛神经上干植入颈7神经根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此后九十年,再没有学者进行过神经端侧吻合术的研究.1992年巴西学者Viterbo进行了一系列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后,神经端侧吻合术才重新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同目前的动物模型及功能评价方法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2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握力和x线片。根据Buck—Gramcko/Lohrnanrm评分表评价腕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腕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患侧腕部疼痛值平均为1.5(术前4.5),12例掌指关节和lO例拇指指间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腕部握力为30kg(健侧为38kg)。x线片示腕关节全部骨性融合。Buck—Gramcko/Lohmanrm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中6例。DASH值为32,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腕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4.
FK506和RS-6144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的联合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 ,旨在分析 FK5 0 6和 RS- 6 14 4 3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方法 选择雄性 Wistar和 SD大鼠为供、受体 ,以 FK5 0 6和 RS- 6 14 4 3为免疫抑制剂 ,对照组为术后不用药组 ,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和药物不同分为 6组 ,各组用药时间均为 5周 (每日 1次共 2周 ,然后每周 2次共 3周 ) ,进行了 10 1例异体肢体移植动物实验。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及存活时间。 结果 对照组肢体平均存活时间为 (7.0 0± 0 .78)天 ;实验组 1~ 6组移植肢体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17.0 8± 4 .5 0、2 3.2 0± 5 .0 5、11.19±2 .2 8、16 .33± 1.83、13.33± 3.2 2和 5 8.76± 6 .81)天。 结论  FK5 0 6和 RS- 6 14 4 3能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能延长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50岁的周先生平时喜欢看报纸,但最近觉得看上面的小字有点吃力,把报纸放远点又稍微能看清楚些,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周先生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眼睛老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手足外科专科护理帮扶培训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河南、云南等10个省市的402名手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手足外科专科护理帮扶培训需求问卷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专科帮扶培训需求总分为(212.41±11.13)分,条目均分为(4.52±0.24)分,其中常规技能培训维度得分[(36.21±2.26)分]最高,护理科研培训维度得分[(25.17±3.72)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及护士的婚姻状况、最高学历、工龄是影响其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手足外科专科护理帮扶培训需求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医院等级,以及护士的学历、婚姻状况和工龄,制订科学、规范的专科帮扶培训方案及长效帮扶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手足外科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出现纤维化可导致其功能受损,甚至丧失.大量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效应则主要通过多种途径下传,最终由下游效应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促进组织内胶原过度沉积而实现.Smad途径、cAMP PKA途径、MAPK途径和JNK依赖途径等信号通路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其抑制可减缓,甚至抑制病变过程.尽管骨骼肌纤维化原因和表现不尽相同,但先天性疾病和损伤导致骨骼肌纤维化过程中TGF-β-CTGF致纤维化作用的通路得以证实,提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骼肌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该文就TGF-β、CTGF致纤维化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TGF-β-CTGF致纤维化作用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6例18处创面。近、远端蒂最大皮瓣面积分别为7 cm×13 cm和8 cm×15 cm。术中皮瓣周缘扩大切取宽约1 cm筋膜脂肪瓣,从肌膜下游离掀起皮瓣,切取前外侧和外侧2个肌间隔组织,分层缝合深筋膜和皮肤。结果2例皮瓣边缘约2 cm坏死,经换药治愈;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3~18个月,足踝部皮瓣臃肿5例,行皮瓣修整术后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痛性神经瘤1例,行神经松解包埋术治愈;与肌腱粘连1例,松解术后足趾运动功能改善。功能优良率81%。患者主观评价满意11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且方法简单,吻合神经可恢复皮瓣感觉,是一个修复小腿、踝、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在顽固性嵌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顽固性嵌甲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顽固性晦趾嵌甲患者31例38趾,采用白行设计的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治疗。男23例27趾,女8例11趾。年龄12~28岁,平均17.5岁。病程2年1个月~14年,平均31.6个月。均经5~9次拔甲治疗。合并甲沟炎急性期14例18趾,甲沟炎慢性期17例20趾。选取同期收治足部疾病但晦趾完整38例患者作对照。测量患者甲沟深度及摄X线片,测量爪粗隆上翘比例r值。结果患者甲沟深度及r值分别为2.87±0.31mm及0.149±0、013,与对照组1、06±0.10mm及0.060±k0.0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例37趾伤口I期愈合,1例1趾伤口延迟愈合。29例36趾获随访8~29个月,平均21个月。趾端外形良好,无复发或再次手术。结论(足母)趾末节趾骨爪粗隆上翘、甲沟肥大变深是(足母)嵌甲重要的解剖学病因,采用趾端骨软组织矫形术是根治顽固性嵌甲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165,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为改善骨缺血坏死的干细胞治疗方法提供基础.方法 实验分VEGF165基因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从成年犬的胫骨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贴壁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以脂质体法将携带荧光蛋白VEGF165基因的穿梭质粒转入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视下观察转染效率,并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后1、3、5、7、9、11、13 d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绘制增殖曲线.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recombinate the human being vasular endotheial growth factor165,hVEGF165)基因通过脂质体能够成功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分泌VEGF.h-VEGF165基因转染组培养液中VEGF蛋白含有量较未转染组增高,ELISA结果显示转染后上清液中第2天即可出现VEGF浓度的增高,到第7天时达到分泌高峰,筛选后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稳定在300ng/L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约10倍,其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VEGF. hVEGF165基因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