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脑电熵指数监测全麻患者镇痛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2组(n=13):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规监测行硬膜外置管后,试验组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5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 min后测定阻滞平面,根据结果试验组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的混合制剂5~10 ml,对照组硬膜外追加生理盐水8 ml.麻醉诱导前确保试验组的感觉阻滞节段超过手术切口范围.连接BIS监测仪和脑电熵指数监测仪监测BIS、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4 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 ng/ml)进行全麻诱导,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 40~50.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试验组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对照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2 ng/ml.切皮前3 min每分钟记录BIS、RE、SE、HR、SP、DP、MAP,取其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切皮后2 min内要求外科医师停止包括使用电刀在内的手术操作,每分钟记录上述指标.2 min后开始使用电刀,进行正常手术操作,并继续每分钟记录上述指标直到切皮后6 min,取其平均值.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切皮后1 min时对照组BIS、RE-SE、SP、DP和MAP均升高(P<0.05),试验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3~6 min内2组BIS、RE和RE-SE均升高,对照组BP升高(P<0.05).切皮后1min.对于判断镇痛是否足够的准确性,△SP>△RE-SE>△MAP>△BIS,判断准确性均中等.而在电刀干扰时,只有BP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指标区分不同的分组,△SP>△MAP.结论 BIS、熵指数和BP并不能反映镇痛水平,但BIS、RE-SE和BP都能够在镇痛不足的情况下对伤害性刺激表现出明显升高.对于镇痛不足的判断准确性,△SP>△RE-SE>△BIS,准确性均中等.  相似文献   
3.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国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23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两组病人分别使用加巴喷丁胶囊1800mg/天或模拟胶囊,总共接受6周的药物治疗。以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影响,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平均每日疼痛分值分别降至4.14±1.89和5.33±1.61,与基础值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较安慰剂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50%的疼痛缓解程度为27.6%,安慰剂组仅为3.8%(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例分别为35.7%和32.1%,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9.5%和6.6%(P值为0.001)。加巴喷丁组头晕及嗜睡的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加巴喷丁可明显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程度,改善病人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无肌松药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的气管插管条件。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28例,ASAⅠ或Ⅱ级。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mg/kg,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μg/ml和4ng/ml TCI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插管时按面罩通气难易、下颌松弛程度、声带位置高低、置入喉镜难易、是否有咳嗽体动以及对套囊充气反应等方面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心率加快,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血压升高(P〈0.01)。插管前后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条件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67.9%。结论在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ng/ml复合异丙酚3μg/ml麻醉诱导病人插管时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5.
静脉麻醉药的EC50(effective concentration50,EC50)是指使50%的患者意识消失或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时的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药物可以实现药物浓度即时监测,还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节靶浓度[1]。研究认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能够较好地监测异丙酚麻醉下的意识状态,防止产生术中知晓。一般认为随年龄增长,患者所需的麻醉药物浓度或剂量减少,且性别之间也有差异。但在异丙酚-雷米芬太尼TCI下,年龄和性别对其用药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研究性别和年龄对在异…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3岁,体重56kg,身高162 cm.2年前开始出现胸闷、头晕、心悸和冷汗等症状,2~3月发作一次,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半年前开始发作频繁,2~3周发作一次,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入本院前3 d早晨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和呕吐,口服多潘立酮10 mg(西安杨森制药公司)无缓解,30min后加服多潘立酮10 mg仍无缓解,期间未用其他药,下午入当地医院,血压114/94 mm Hg(1 kPa=7.5 mmHg),心率(HR)136次/min,SpO2 79%,呼吸频率(RR)32次/min,体温36.5℃,意识尚清楚,烦躁,呼吸急促,尿呈茶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