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咳嗽伴胸痛2个月,加重伴颜面、双上肢肿胀1个月入院。经皮肺穿刺病理结果提示为梭形细胞肿瘤,倾向于间叶源性肉瘤。患者于我科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经胸廓正中切口,在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条件下,仔细游离肿物,依次摘除左颈内、左锁骨下静脉癌栓,切除肿物侵犯的部分心包、右侧纵隔胸膜、肿物侵犯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右无名动脉鞘膜、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右无名静脉远端及上腔静脉,通过置换双侧头臂静脉并重建右心房的手术方式成功切除了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测量肿瘤与肺门空间距离(肿瘤-肺门空间距离)的方法,并研究用该方法测量的肿瘤-肺门空间距离与临床T1期(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通过三维立体测量法测量肿瘤中心CT层面与肺门CT层面的垂直距离,并测量肿瘤中心在肺门CT层面的垂点与肺门的距离,将二维CT图像中的数据转化为三维CT数据,并通过立体几何学定理计算肿瘤-肺门空间距离。获得所有空间距离的相关数据后,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肺门空间距离是否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成功建立一种新的测量肿瘤-肺门空间距离的三维立体测量法。共纳入399例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性166例,女性233例,平均年龄(57.48±10.88)岁,肿瘤-肺门空间距离(5.44±1.96) cm,肿瘤直径(1.77±0.65) cm。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OR)=2.118,P=0.022〕、肿瘤-肺门空间距离(OR=0.843,P=0.040)、分化程度降低(中分化,OR=15.547,P=0.008;低分化,OR=70.749,P=0.000)、淋巴管内有癌栓(OR=24.769,P=0.004)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三维立体测量法测量cT1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肺门空间距离,并发现采用该方法测量的肿瘤-肺门空间距离为c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