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形钢板定位器研制及临床应用@赵雁波$解放军第322医院骨科!山西大同市037006 @徐根贤$解放军第322医院骨科!山西大同市037006 @杨振国$解放军第322医院骨科!山西大同市037006 @赵刚$解放军第322医院骨科!山西大同市037006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15岁.主因左足第2、3趾肥大畸形15年,行走及穿鞋不便,要求手术矫治入院.无家族病史.查体:左足第2、3趾巨大畸形,前足底相应跖骨区及畸形趾区皮下软组织明显增厚,趾部血运、感觉较好,自主屈伸功能有部分受限.X线平片示该两趾趾骨增长、增大畸形发育.因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跖趾关节区截趾术,行近趾间关节区离断."Z"形切开近节趾及前足底部皮肤,查及基底软组织均为异常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质较硬韧,未见增粗大的神经和血管,术中尽可能切除异常组织,切至深筋膜,一期分离整形趾蹼.术后病理诊断纤维脂肪异常增殖.随访1年,畸形趾区无明显肥大发育,行走较好.  相似文献   
3.
4.
赵刚  赵雁波 《人民军医》2000,43(12):696-696
1996~ 1 998年 ,我院收治军训股骨应力性骨折 2 3例 ( 2 5肢 )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诊断依据和预防措施 ,供部队训练时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2例 ,女 1例 ,均为战士 ;年龄 1 7~ 2 2岁 ,平均 1 8 3岁。入伍时间 1~ 1 3个月 ,平均 5 7个月。骨折发生时间 :冬训季节 1 7例 ,占73 9% ;其他季节 6例 ,占 2 6 1 %。1 2 骨折部位及类型 右侧 1 2例 ,左侧 9例 ,双侧 2例。股骨中下 1 /3处 1 7例 ,下 1 /3处 5例 ,中段 1例。有移位 1 9例 ,无移位 4例 ,均为闭合横断型骨折。1 3 骨折发生原因 越野跑 1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上段空腔及缺损伴感染,本小腿皮肤及肌肉条件差,已无法利用情况下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缝匠肌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结果本组病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炎性控制效果好,创面一期愈合。结论缝匠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的优势,部损伤主要血管,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逆行转移对小腿上段、膝周皮肤软组织及骨缺损感染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荣生、林晓生、郑立新等所著“伸肘位手法复位U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中华创伤杂志 ,2 0 0 0 ,16 :2 6 - 2 8)”一文是篇好文章 ,我们有以下感受。1.作者从解剖力学原理分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行伸直位前后石膏托外固定的科学性。如当肘关节处于中度屈曲位时 ,屈肌群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此时作者单位 :0 370 0 6 大同 ,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外二科肌肉的牵拉力方向与杠杆臂垂直 ,以致向心分力为 0 ,而切线分力是肌肉的牵拉力 ,前臂旋前时 ,肱二头肌更为拉长 ,因之拉力更大。临床表现为牵拉近折端向前下移位 ,而远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串联式皮瓣修复小腿胫、腓侧皮肤软组织同时缺损伴骨外露相邻相隔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吻合血管的胫后血管营养的小腿内侧皮瓣串联足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胫、腓侧皮肤软组织同时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一期修复愈合。结论术前科学设计.术中精细操作,运用同一血管营养的两块皮瓣修复相邻两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可达到良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测试了镁铁双掺杂LiNbO3晶体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吸收谱,发现掺镁阈值以下的晶体在482.5nm处有一小吸收峰;认为是由晶体引起的Fe^3+Li离子d-d禁戒跃迁所至,在掺镁超过阈值的晶体中此峰趋于消失,说明Fe^3+离子在掺镁阈值前后所处的晶体扬发生了变化,进而推测铁离子的占位发生了变化,结合OH^-谱3504cm^-1吸收带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阈值以上Fe进入了Nb位。  相似文献   
10.
赵雁波  张晨阳  贾桂  王国平  赵聪 《西部医学》2020,32(8):1175-1179
目的 探讨ERAS理念指导采用微创股肌下与传统髌内侧入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骨性关节炎(OA)患者手术方案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52)和传统组(n=47)。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总失血量,术前、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含量(Hb),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下肢周径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微创组术中、术后、总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24 h Hb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 天、1周、1个月时,微创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1天、1周、1个月下肢周径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 ERAS理论指导下微创股肌下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