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全血白细胞吞噬白念珠菌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方法绘制白念珠菌生长曲线后,取生长对数中期的白念珠菌,以活体细胞示踪荧光探针二乙酰羧基荧光黄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与以PC5标记的CD45单克隆抗体预标记的全血白细胞,在37℃分别反应10、30、60min(MOI≈10∶1),以流式细胞术观察CD45阳性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情况。结果白念珠菌在液体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YPD)中37℃、50mL/LCO2培养,第5~11h为对数生长期。10mmol/LCFDA-SE染色30min,可使白念珠菌均匀着色;CD45阳性细胞和标记的白念珠菌作用10、30、60min,CD45阳性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分别为(80.1±6.1)%、(83.8±7.7)%和(92.3±11.2)%;单核细胞的吞噬率为(11.2±3.6)%、(15.8±4.4)%和(27.7±6.8)%,淋巴细胞作为无明显吞噬作用内参,其吞噬率为(0.9±0.3)%、(0.8±0.4)%和(5.2±1.6)%。结论成功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白细胞吞噬白念珠菌的方法,全血白细胞与白念珠菌共孵育30min是较为合适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探讨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嘧达莫3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作用的机制,比较3种药物联用和单用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初入院的TIA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一组患者分别给予缓释双嘧达莫200 mg和阿司匹林25 mg,2/d;第二组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80 mg,1/d;第三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1/d,同时随机抽取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5 d后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率,并比较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IA患者各试验组初入院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均升高,但各试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别。3组抗血小板药物对TIA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第一组在治疗7 d后对血小板PAC-1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只对血小板CD62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治疗15 d后能明显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的表达;第二组在治疗7 d和15 d后抑制血小板PAC-1表达的作用显著,但对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小;第三组单独给药比第二组联合用药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明显高于健康人。在TIA患者中,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方式不同。缓释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是治疗TIA、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的有效药物,但其作用效果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经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方法 BALB/c小鼠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SC5314,观察小鼠不同时间血液常规、肾脏真菌载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SC5314孢子浓度在2×106~5×107个/ml间的5种0.1ml菌液均造成小鼠系统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理表现以注射2×107个/ml孢子组小鼠最为典型,在心、肺、肾、脑、横膈、肠系膜等组织内均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结论经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SC5314可成功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最适感染剂量为每鼠0.1ml的1×107~2×107个孢子/ml菌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激时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新兵60名,在其军训前后进行血清皮质醇(COR)、儿茶酚胺(CA)、14 C-尿素呼气试验、Hp抗体检测,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部分受试者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分析。结果心理调查问卷分析中,军训后较军训前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偏执分明显升高,与军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训后新兵的血清COR和CA水平分别为(276.64±156.89)μg/dL、(320.76±123.75)pg/mL,明显高于军训前的(8.28±2.43)μg/dL、(18.69±5.9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病理检查显示军训后胃黏膜炎症积分和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明显升高。结论应激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加重,且加重了机体Hp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7.
假丝酵母菌血症居临床血液感染的第四位,且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因其难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病死率极高,达40%左右,受到国内外临床感染病学界的广泛关注[1-3].目前对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诊断仍以血培养为金标准,但血培养的敏感性低,耗时长,因此分析假丝酵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实验室血液和生物化学检验等非特异性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假丝酵母菌血症具有提示价值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可以为临床抗真菌经验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为后续定量检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烯醇化酶抗原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用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包被抗体浓度和最佳酶标二抗浓度,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ELISA法,用该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SC5314培养上清中烯醇化酶抗原的浓度,初步探索应用于诊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结果 最佳包被抗Eno单抗浓度为4.15μg/mL;酶标二抗HRP标记的抗烯醇化酶多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1 000。在第12小时时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中的烯醇化酶抗原开始检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上清中Eno抗原的浓度也随着逐渐增高,第48小时时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阴道分泌物上清中烯醇化酶抗原浓度随着真菌培养菌落计数的增加其浓度也在增加,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应用于评价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烯醇化酶抗原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北京倍肯公司研发的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生化分析模块(SP4430)基本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生化分析模块分别在室内环境与模拟野战环境下进行精密度评价,并对其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生化分析模块与日本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有无差异。结果:生化分析模块GLU、UA、ALB、REA、ALT、TBIL、LDH、AMS在室内的CV(%)分别为2.08、2.89、1.56、2.38、4.10、2.36、3.19、6.33;在模拟野战环境下的CV(%)分别为2.31、3.12、2.11、2.32、4.80、2.57、4.51、7.14;GLU(mmol/L)、UA(umol/L)、ALB(g/L)、CREA(umol/L)、ALT(U/L)、TBIL(umol/L)、LDH(U/L)、AMS(U/L)在室内结果分别为5.91±177;2.03、269.50±177;111.50、35.89±177;7.55、94.08±177;22.150、42.71±177;27.62、10.30±177;5.75、173.60±177;59.99、67.45±177;25.06,在模拟野战环境下的结果分别为6.33±177;2.31、273.38±177;120.56、34.90±177;6.99、94.85±177;23.15、37.73±177;24.64、10.18±177;5.71、170.43±177;61.74、68.02±177;25.14;所有项目室内与模拟野战环境的检测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P值均>0.05;结果表明生化分析模块与OLYMPUS AU5421所测GLU、UA、AL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EA、ALT、TBIL、LDH、AMS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仪器所有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0。结论:在室内、模拟野战环境下,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生化分析模块精密度良好,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生化分析模块与实验室常规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由于检测方法不同,部分结果差异较大,但仍然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临床真菌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与真菌血流感染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感染(50.00%)和恶性肿瘤(34.38%)是真菌血症患者最主要的基础疾病。32例真菌血症患者中17例(53.13%)发生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动态曲线形态呈现3种变化形态:平稳型(15例)、U型(10例)和L型(7例),其病死率分别为20.00%、20.00%和100.00%,3种血小板曲线形态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P0.05)。结论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概率较大。血小板下降,尤其是经治疗无法回升的患者往往病情凶险,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