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 T2WI在脑膜瘤中的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膜瘤患者共42个脑膜瘤的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序列影像表现,对比小脑膜瘤组(直径<2cm)及大脑膜瘤组(直径>2cm)在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中瘤体的强化程度,并分析两者间差别。结果:两组强化程度显著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大脑膜瘤组在增强T1WI序列较FLAIR T2WI增强序列强化显著多见;而小脑膜瘤组在FLAIR T2WI增强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强化显著多见。结论:增强FLAIR较增强T1WI更有助于小脑膜瘤的显示和判断,但在大脑膜瘤显示肿瘤本身上不及增强T1WI。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免疫组化分型及乙酚肝素酶(Hp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5例GIST患者,均行MSCT扫描.根据病理危险度分为低、中、高危组,根据免疫组化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影像特征、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技术,观察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液循环的变化,从而为预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行双侧髋关节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健侧髋关节设为自身对照组。观察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支持带动脉,测量双侧上述血管的管径和长度,计算比较血管容积。结果 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以及头下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患侧旋股外侧动脉血管容积较健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ardenⅢ型旋股内侧动脉t=-2.379,P〈0.05;GardenⅢ型旋股外侧动脉t=-3.052,P〈0.05;头下型旋股外侧动脉t=-2.578,P〈0.05;基底型旋股外侧动脉t=-7.908,P〈0.05)。GardenⅠ型、GardenⅡ型以及经颈型骨折双侧血管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denⅠ型、GardenⅡ型、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3组间对比,各组患侧血管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3组间对比,各组患侧血管容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持带动脉因CT分辨率不足未能完全显示。结论股骨颈骨折可改变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血管容积,从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状态,是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基础之一。64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技术是一种直接、实时、无创的观察股骨头血液循环的方法,对评价股骨头血运,预测股骨颈骨折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CT分辨率不足,不能清晰显示及测量支持带动脉的血管容积,使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骨盆病变精准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CT引导下骨盆穿刺活检病例86例临床资料,对其成功率、准确性及后续诊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86例穿刺病例中,穿刺成功率为98.8%(85/86),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6.5%(83/86)。穿刺活检在鉴别病变是否为恶性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0%、100%、90.60%、100%、76.3%;溶骨性骨质破坏59例,成骨性骨质破坏11例,混合性骨质破坏16例,溶骨性病灶与非溶骨性病灶穿刺活检准确率无明显差异(χ~2=2.35,P=0.13);1例非霍其金淋巴瘤患者,术后穿刺针道区域出现少许血肿;4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41例行包括放疗、化疗、抗痨、抗炎等在内的非手术治疗。结论 CT引导下穿刺骨盆病变活检是诊断准确率高、损伤小的微创检查,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腰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0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以大腿内侧、小腿内侧及前方明显,疼痛逐渐加重,影响行走。患者步入病房,步态蹒跚。腰椎右侧叩击痛(+),股神经牵拉实验(+)。双下肢各肌群肌力 V 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右大腿内侧、小腿内侧及前方皮肤感觉略减退。肌电图显示右股神经支配肌呈神经源性改变,右股神经周围运动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及对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三系分化后进行染色鉴定,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后作为实验组,植入兔桡骨骨缺损模型中,仅植入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对照组,于3个月后行X线检查并取材行HE染色,并分别于术后1、2、3个月进行CT值检测,检测其修复效果。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良好,呈长梭形,形态均一,使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分别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骨桥蛋白及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番红O染色、亚甲基蓝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体内试验中X线检查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材料与周围骨断端相连,HE染色见实验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则为纤维结缔组织,CT值在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并能够促进兔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进行CT扫描,探讨利用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利用绷带、充盈稀释对比剂的盐水袋等模拟肺组织、心腔;使用面粉、黄油、石蜡制作模拟硬化斑块,选取内径为3 mm的塑料管作为模拟冠状动脉,建立冠状动脉狭窄静态模型。对模型进行CT扫描,由3名医师均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估冠状动脉模型的狭窄程度。CT扫描完成后将模型制成冰冻切片,由1名医师在光镜下测量狭窄程度。结果 模型的CT图像近似于实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图像。利用同一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狭窄程度时,3位医师的一致性较高。利用CPR、MPR评价狭窄程度的正确诊断率与MIP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合理地选用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综合判断狭窄程度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脉冲射频加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3年2月,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导引下精确定位神经根后,突出椎间盘节段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相应椎间孔内神经根周围注射倍他米松1ml+生理盐水1ml。结果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按改良MaeNab标准:优2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7.O%(40/46),有效率95.7%(44/46)。结论神经根脉冲射频加神经根周围药物注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