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不多见[1]。1982~1997年我们收治8例,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胰腺囊腺瘤3例,均为女性,年龄30~37岁,平均33岁;囊腺癌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3~81岁,平均41岁。上腹隐痛或闷胀不适8例,上腹扪及肿块6例,腹泻及消瘦1例,轻度血糖升高2例。8例皆经病理检查证实。囊肿摘除术3例,胰体尾部切除4例,囊肿外引流1例。随访1年,3例囊腺瘤均存活;5例囊腺癌中,3例生存,2例死亡。2 讨论2.1 诊断 本病多见于女性(占62%~85%),上腹痛或闷胀不适、餐后加重是早期症状,上腹肿块是突出体征[2]。约10%患者血糖升高,尿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BI型清除剂受体(scavengerreceptorBtypeI,SRBI)及其转录调节因子肝脏受体类似物1(liverreceptorhomologue1,LRH-1)的表达,以探讨胆固醇结石发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10例无胆石症对照者测定血清脂质、胆汁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以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SRBI和LRH-1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胆石平均胆固醇含量(86.68±5.26)%,均为胆固醇结石。胆石组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0.86±0.62)mmol/L比(1.42±0.56)mmol/L,P<0.01]。胆石组胆汁胆固醇在总脂中的摩尔百分比和胆固醇饱和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80±2.06)mol%比(5.26±2.80)mol%,P<0.05]。胆石组SRBI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2.48±0.44比1.00±0.23,P<0.05),胆石组LRH-1表达也高于对照组(2.05±0.29比1.00±0.28,P<0.05)。结论:胆固醇结石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异常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肝脏LRH-1、SRBI表达增高,参与了胆固醇过饱和胆汁形成,并促进了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锦红片(红藤、蒲公英、生大黄等组成)对急性胆道感染的作用机理,将SD大鼠结扎胆总管,并向管内注主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于造模前一天开始灌胃1%锦红片认,连续6天,在造模第三天和第五天各抽取腹腔静脉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及IL-2含量。结果:造模第三天时与模型组比较,锦红片组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IL-2含量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4.
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分成A组(模型组)、B组(中药治疗组)、C组(抗生素治疗组)、D组(胆总管结扎组)、E组(假手术组)。于手术第3天取材,做肝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A组的凋亡细胞数值明显增高,B组凋亡的细胞数明显小于其它各组。结论:采用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受体类似物1(LRH-1)表达,探讨其与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的关系。方法27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男6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44岁。14例无胆石症者为对照(肝脏肿瘤2例,胆囊息肉患者12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7.50岁。测定胆汁脂类成分和计算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脏LRH-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胆石组LRH-1表达14.18±9.37,高于对照组7.86±6.19,(P<0.05),胆石组胆汁呈胆固醇过饱和(1.17±0.27)。结论本研究提示肝脏LRH-1表达增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养肝柔肝法逆转豚鼠成石胆汁致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逆转成石胆汁致石性的机制。方法 将 6 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 ,每组 2 0只。分别喂食正常饲料、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加养肝利胆颗粒 ,4周后处死取材 ,检测胆囊成石率、胆汁总胆汁酸 (TBA)、胆汁总胆红素 (TBIL)、胆汁结合胆红素 (CB)、胆汁非结合胆红素 (UCB)、胆汁钙离子 ,并进行胆汁胆红素组分HPLC分析。结果  (1)正常组成石率为 5 % ,模型组为 81.2 5 % ,治疗组为 31.2 5 % (P <0 .0 5 )。 (2 )模型组胆囊胆汁中TBIL、CB、UCB及Ca2 + 均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TBA低于正常组 ,治疗组TBA低于正常组 ,Ca2 + 高于正常组 (P <0 .0 5 )。(3)模型组单结合胆红素 (MCB)值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双结合胆红素 (DCB)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1) ,治疗组DCB值低于正常组 ,各组UCB的完整峰面积 (IPA)值无明显区别。 (4)模型组的MCB百分比和UCB百分比高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DCB百分比低于治疗组及正常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MCB百分比也高于正常组 ,同时DCB低于正常组。结论 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成石率 ,有明显逆转胆汁致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胆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作彪 《新中医》1999,31(11):54-54
胆石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如何防治胆石病 ,已成为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其防治提出如下看法。 1 胆病从肝论治肝与胆经脉互为络属 ,构成表里关系 ,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 ,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若肝失疏泄 ,胆汁运行不畅 ,或肝阴不足 ,无以运载胆汁 ,日久则胆汁沉积成沙石。现代医学认为 ,肝脏生成与分泌致石性胆汁 ,胆汁促、抗成核失平衡及胆道动力异常为胆石的三大成因。胆汁中各种成分比例间的异常 ,从而易于产生结石 ,其过程为结晶、析出、结聚成石、增大。这种胆汁即“致石性胆汁” ,它是各类胆石形成的基础 ,其他两…  相似文献   
8.
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不多见^[1]。1982-1997年我们收治8例,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养肝柔肝法对胆色素结石患者术后T管胆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对胆色素结石患者术后T管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方法 选取11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术后服用养肝利胆颗粒剂,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2、3、7d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并以HPLC方法作胆汁胆红素组分分析。结果 (1)胆汁TBIL、TBA治疗后稳定的上升(P<0.05)。(2)单结合胆红素(MCB)与UCB呈现逐步降低(P<0.05)。(3)MCB与UCB的比例服药后有较大幅度的升高(P<0.05);同时,双结合胆红素(DCB)与MCB及UCB的比例也逐步上升(P<0.05)。(4)在胆红素各组分中,治疗后MCB及UCB的百分比在逐渐下降,DCB的百分比稳步上升(P<0.01)。结论 养肝柔肝法能降低胆色素结石患者T管胆汁中的MCB和UCB,增加总胆汁酸的含量,降低其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0.
高胆固醇血症与豚鼠胆囊色素性结石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低蛋白饮食致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中,发现了肝脏肉眼可见的脂肪变性.因此我们进行高胆固醇血症与胆色素结石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