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1962年日本出版了《胃癌处理规约》(以下简称《规约》)第1版后,几十年来,根据实践中的新认识不断地对《规约》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到2010年,已经完成修订第14版,为胃癌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1-2],但在手术命名上尚未制定出规范,手术名称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远端胃癌患者,观察组32例,施行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57例,施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气末CO2分压、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胃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胃癌治疗安全可行,可以避免呼气末CO2分压过高、缩短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是胃癌患者微创手术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难以控制反流,术后反酸、烧灼感等消化液反流症状给病人带来持久的痛苦,饮食受限,发生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我科开展了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已6年余,截至2010年9月,已完成保留贲门的近端胃切除术40例,环状襻式单通道间置空肠近端胃切除术102例,基本上消除了传统近端胃切除术后的反流等问题,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全胃切除的概率,远端残胃得以保留,改善了营养状态。通过核素检测发现,术后6  相似文献   
6.
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78年 7月至 1999年 6月手术切除的 2 5例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脾脏肿瘤男女发病率相似 ,临床表现以左上腹不适、疼痛及左季肋部肿物多见 ,辅助检查B超诊断率为 6 8% ,CT诊断率为 10 0 % ,良性肿瘤以脾囊肿最常见 ,恶性肿瘤以脾淋巴瘤最常见 ,良性肿瘤的治疗采用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 ,恶性肿瘤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辅以化疗。结论 脾脏肿瘤术前诊断依据CT、B超联合检查 ,最后确诊需手术切除及病理诊断 ,脾脏肿瘤无论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由于部分胰腺癌的多灶性,WippLe氏手术处理无效,近来出现了扩大胰腺癌手术(全胰切除)的倾向。然而,全胰腺切除,胰腺内、外分泌机能完全丧失,加上部分消化管切除,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给手术后的处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就我院全胰腺切除病例手术前后的处理做一分析。病例介绍李×,男,40岁。91年11月29日以“胰头癌,低位梗阻性黄疸”入院。CT诊断:胰头癌;B超诊断:胰头实质性占位,低位梗阻性黄疸。化验检查,凝血时间:1分30秒;肝功:GGT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病理图像电子计算机分析技术对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细胞图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细胞核面积、周长、核长短比、形态因子及核园球度与该癌5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所得结果与以往观点不一致,认为上述参数对乳腺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对于不同肿瘤浸润模式胃癌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 分析不同肿瘤浸润模式的免疫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 COX回归分析评估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最后绘制列线图。结果浸润模式c的外周血CD4和CD19的中位细胞数为750(94~2 504)个/μl和186(17~820)个/μl, 浸润模式a的外周血CD4和CD19的中位细胞数为802(203~2 071)个/μl和213(5~948)个/μl, 浸润模式c的外周血CD4和CD19细胞数量低于浸润模式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Z=-3.061, P=0.002;CD19:Z=-2.016, P=0.044)。CD19淋巴细胞(P=0.023)是与浸润模式a、CD8淋巴细胞(P=0.027)是与浸润模式b、CD4淋巴细胞(P=0.026)是与浸润模式c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以构建列线图评估患者的预后。结论不同浸润模式类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存在差异, 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对胃癌耐药细胞P-gP、GST-s表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的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ring enzyme,GST-s)抑制作用.方法 逐渐递增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浓度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产生耐药性SGC7901/VCR.MTT法测定诱导前后VCR、5-氟尿嘧啶(fluorouacil,5-Fu)、表阿霉素等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明确SGC7901/VCR是否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即具有多药耐药性;Western blot测定肿瘤细胞内P-gp、GST-s表达.结果 胃癌SGC7901/VCR细胞对VCR、5-Fu、表阿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6.56倍、2.69倍及13.05倍.经As2O3预处理24 h后,VCR、5-Fu、表阿霉素对SGC7901/VCR的耐药倍数显著下降(P<0.05).SGC7901/VCR在静息时细胞内P-gP、GST-s8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GC7901.而As2O3可使SGC7901/VCR细胞内P-gP、GST-s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以抑制P-gP、GST-s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