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导致的一系列的肠壁组织损害和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称为肠梗阻。公元前350年由Praxagoras所做的小肠造瘘以治疗肠梗阻可能为最早的手术记录。而1912年Hartwell和Hoguet予高位肠梗阻患者经皮下注射食盐水可延续生命;1931年Wengensteen应用十二指肠导管减压治疗肠梗阻成功;20世纪20年代X线技术发展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被视为研究肠梗阻诊治的三项重要里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输注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SAP组随机分为持续、间隙和未行肠内营养3个亚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同样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各组于48 h后启动肠内营养,72 h后再次麻醉大鼠,收集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指标包括肠道转运系数、血淀粉酶、器官细菌移位率、血清细胞因子TNF-α、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浆D-乳酸等。结果:①、SAP后48h进行肠内营养并未加重胰腺炎;肠内营养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血淀粉酶、胰腺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率,两组间在肠道转运系数、脏器细菌移位率及血清TNF-α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行肠内营养的两种方式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AP大鼠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保持肠道生理的完整性、减少了脏器细菌移位率,但未改善预后;持续和间隙二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扩金属支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胃肠道恶性梗阻的治疗,新的技术进步使自扩金属支架能扩展至更大的直径并有更大的可弯曲度,从而使自扩金属支架能放置入更弯曲的狭窄部位,例如结肠的狭窄。自扩金属支架近来已作为治疗结肠恶性梗阻确定性方案,作为癌性梗阻姑息治疗和急性梗阻的过渡治疗所获得的良好效果已见于诸多报道。然而现有资料较少提及自扩金属支架在良性结肠梗阻中的应用情况。该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自扩金属支架在良性和恶性结肠梗阻中的应用指征及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茵绿  杜顺福  蔡元坤 《河北中医》2002,24(11):875-878
目的 观察经空肠输注大黄煎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胰管逆行注射 3.5 %牛黄胆酸钠法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模型 ,假手术组用 0 .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牛黄胆酸钠 ,所有大鼠均经胃造瘘口空肠置管。SAP组随机分为输注大黄煎液组 (SAP A组 )及 0 .9%氯化钠注射液组 (SAP B组 ) 2个亚组 (每组 1 2只 ) ,假手术 (SO)组 8只。SAP造模成功 48h后 ,SAP组开始输注大黄煎液或 0 .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指标包括 :肠道转运系数、血清淀粉酶、脏器细菌移位率、胰腺病理评分、血浆D 乳酸等。结果 ①SAP造模成功后 72hSAP A组大鼠的肠道转运系数高于SAP B组 (P <0 .0 5 )而低于SO组 (P <0 .0 1 ) ,脏器细菌移位率、血浆D 乳酸水平低于SAP B组 (P <0 .0 5 )而高于SO组 (P <0 .0 1 ) ;②SAP A组与SAP B组在血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SAP早期经空肠输注大黄煎液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 ,但对SAP的病程、胰腺炎病情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对体外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G-132加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1的表达。结果:MG-132对胃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MG-132作用于胃癌细胞后,可见细胞出现细胞质、核仁消失,染色质固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及大量凋亡小体。5.0μmol/L的MG-132作用24、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6.7±5.1)%和(72.8±16.4)%。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细胞在5.0μmol/L的MG-132作用48h后明显表达P27kip-1。结论:MG-132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抑癌蛋白P27kip-1水平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经血逆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经血逆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25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中,发现15例经血逆流,其中7例误诊,误诊率较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6年1月~2000年1月中,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2500例,其中女性1218例,15~45岁年龄组790例,围月经期(月经前2d~月经干净后2d)妇女142例。术中发现经血逆流15例(10.6%),误诊7例,其他误诊4例,围月经期妇女急性阑尾炎误诊率为7.7%;同期女性患者中误诊总数51例。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7.
徐金星  蔡元坤 《肿瘤》1999,19(3):159-16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简称HNPCC)被发现至今已100余年,起初称为癌症家庭综合症,后经Lynch系统总结,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故一般又称Lynch综合症。本病的诊...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问题,争议颇多。本文就其时机选择,肠内营养的部位、方式、成分和量等等,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1岁。因肛周瘙痒伴溢液半年而于2005年5月23日入院,平时偶有肛周疼痛,无便血史。查体:肛周肉芽组织增生样肿块,以7点处明显并延伸至肛管外2~3cm向上至齿状线,大小约4cm×4cm。见图1。病理活检:肛周Paget病(印戒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CK7(-),CK20(+),低分子CK(-),高分子CK(±),S-100(-),K i67指数>0.30,黑色素瘤抗体(H M B45)(-),白细胞共同抗原(LCA)(-),P53(-)。全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可疑病灶。6月16日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在肛管直肠交界处发现一癌灶。病理报告:(1)肛周Paget病(periana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组直肠类癌患者直肠指检+肠镜活检正确诊断率可达92.6%。本组27例中17例行肛肿块局部切除术,2例行Dixon术,1例行Mile’s术,1例行TEM术,其余6例行ESD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27例患者其中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6%,5年生存率85.7%。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率低,易误诊;直肠指检+肠镜病理为诊断直肠类癌首选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