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之一,鉴于蒽环类药物令人担忧的心脏毒性限制以及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治疗药物的发展,导致蒽环类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全文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探讨蒽环类药物的“去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DWI-IVIM多参数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非随机、单中心研究.共纳入37例乳腺癌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化疗两个周期后和手术前进行乳腺MRI-DWI-IVIM成像,并收集各化疗时间点乳腺磁共振多参数的数值,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性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 LMR)在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作为NAC疗效的评判指标,并对化疗前NLR、PLR及LMR水平与pCR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10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4例(23.53%)接受NAC后达到pCR。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以及Ki-67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均P<0.05),低N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NLR组(P=0.010,95%CI:0.145~0.768),低P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PLR组(P=0.014,95%CI:0.153~0.808);而LM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对局部晚期乳腺癌NAC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游离皮瓣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重要步骤之一,单独采用电刀或手术刀游离皮瓣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隧道剪开”的方法来游离皮瓣,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2019年12月7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刀组(20例)、手术刀组(20例)、隧道剪开组(30例),术中分别采用电刀、手术刀、“隧道剪开”法游离皮瓣,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游离皮瓣时间及失血量、术后1~5 d引流量、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隧道剪开组游离皮瓣时的出血量、游离皮瓣时间、术后引流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和手术刀组(均P<0.05)。术后电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2例(10.0%);手术刀组皮瓣坏死1例(5.0%),皮下积液1例(5.0%);隧道剪开组无皮瓣坏死、无皮下积液发生,但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隧道剪开法”精细皮瓣游离技术综合了电刀、手术刀游离方法的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