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个月。8例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4 cm×6 cm,最小为3 cm×4 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此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适用于中小创面。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对胫骨骨不连或踝上大面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刮除后期在覆盖伤口的处理方面,常因踝周缺乏软组织、可利用组织少或因带蒂组织瓣移植的限制等因素感到棘手.有学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但术后易发生静脉危象,感觉恢复差[1],甚至皮瓣远端发生坏死[2].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等自2003年起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转移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和以腓骨短肌为蒂、腓骨内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腓骨短肌肌瓣的血供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腓骨短肌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临床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和以腓骨短肌为蒂的组织瓣内移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或治疗胫骨骨不连的可行性。 方法 3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腓骨短肌的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口取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分支为蒂,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患者10例。 结果 腓骨短肌血管呈节段性分布,主要来自腓动脉的弓形动脉,最远侧的分支平均位于外踝上(50.81±5.45) mm;根据腓骨短肌及血供特点,临床设计的腓骨短肌肌瓣应用于10例患者,均获成功。 结论 腓骨短肌血供丰富,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的一种理想肌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地西他滨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地西他滨处理购自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的胃癌AGS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亚硫酸氢钠转化测序法检测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PC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PC蛋白表达,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分析法和Transwell细胞侵袭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AGS细胞中,APC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85.7±5.4)%);地西他滨处理AGS细胞后,细胞活力受到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PC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5μM升高(2.3±0.1)倍,10μM升高(3.6±0.2)倍,25μM升高(4.1±0.1)倍,50μM升高(3.9±0.2)倍),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减弱(P<0.05),AGS组(290.3±5.7)个细胞,5μM为(213.2±6.7)个细胞,10μM为(160.4±7.3)个细胞,25μM为(145.8±6.2)个细胞,50μM为(119.2±8.6)个细胞).结论 地西他滨可以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其相关机制可能为去除AGS细胞中APC基因的甲基化,恢复APC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