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应用艾司洛尔和尼卡地平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为I~Ⅱ级,随机分为4组,于全麻诱导后按组静脉注射不同药物:即对照组(A组)为生理盐水5ml;艾司洛尔组(B组)为1mg/kg;尼卡地平组(C组)为10μg/kg;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组(D组)为艾司洛尔0.5mg/kg和尼卡地平5μg/kg,分别于诱导前、后,插管时,以及插管后1、2、3min监测记录MAP和HR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插管时MAP和HR分别较基础值上升。B组插管后MAP的升高幅度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但HR无明显增快。C组插管后MAP无显著性变化,但HR明显增快。D组插管后MAP和HR均无升高反应。结论全麻诱导后单独应用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心率增快,但不能防止血压升高;单独应用尼卡地平可抑制血压升高,但不能控制心率增快,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唇腭裂患儿的手术属于整形手术。手术者手术过程需要在口腔操作。经鼻气管插管利于操作,易于固定,术后较易耐受等特点,有利于围手术期气管管理[1]。由于唇腭裂患儿困难气道的预测和处理相对困难[2]。无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使得小儿呼吸可控性强,在小儿麻醉诱导中有独特的优势。七氟醚是应用较广的麻醉诱导剂[3]。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对3岁以下腭裂修补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74例行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术毕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对照组术毕前不给予镇痛药。分别于患儿拔管后10、60、120 min记录两组患儿EDIN疼痛评分及心率情况,记录实验组患儿手术前后血小板凝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儿各时点EDIN疼痛评分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凝集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对3岁以下腭裂修补患儿镇痛作用明显,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非心脏病开胸手术的患者240例,术后随机分为3组,即舒芬太尼组(S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舒芬太尼组(KS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PKS组),每组80例,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y镇静评级评估术后2(T1)、4(T2)、8(T3)、12(T4)、24(T5)和48 h(T6)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术后48 h哌替啶用量,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麻醉前(T0)、T2、T3、T4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在T1~T6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VAS和Rams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之间的哌替啶用量、止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3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T0升高(P<0.05);T2时KS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S组(P<0.05),T2、T4时PKS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S组(P<0.05);T2、T3时PKS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低于S组(P<0.05),T2时PKS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KS组(P<0.05)。S组患者血清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KS组和PKS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在胸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且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七氟醚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3-08间门诊自愿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停药到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和生命体征,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OAA/S镇静评分到达5分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不良反应率为17.9%,低于丙泊酚组的30.8%(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应用七氟醚麻醉,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更适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与地佐辛复合麻黄碱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比较。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00)I组芬太尼,II组地佐辛复合麻黄碱。结果与I组比较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与I组比较患者HR和IBP(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地佐辛复合麻黄碱,可明显降低患者咳嗽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