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属于双心医学的范畴,即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这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理论不谋而合。因心房颤动患者往往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冯玲教授提出“脉神同调”,即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注重对神志、睡眠等不良情绪的调理。“脉神同调”是冯玲教授在“形神一体观”的综合指导下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思想,脉乃脉体和脉律,神乃神志,即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加强对神志的调理。脉体充盈饱满,脉律均匀和缓有力则能助心行血,从而使脉调和,神志安宁,心搏有常。结合冯玲教授临床经验,认为“气机郁滞、痰浊痹阻、心失所养”是本病的发病关键,当以“脉神同调”为总治则,以豁痰化浊通心阳,涤脉通利宁心神;疏肝解郁调气机,畅通心脉安心神;佐以健脾补肾,填充血脉养心神为具体治法。临床上常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个案管理模式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免疫学治疗效果,为制定精准有效的个体化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新疆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招募1 8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1:1匹配,常规干预组(941例)接受常规HIV随访管理,包括免费的抗病毒治疗(ART)、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实验室随访;个案管理组(941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敏锐度量表等级增加面对面随访频次,制定“一对一”个体化管理方案。随访结束后,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2组CD4+T淋巴细胞(CD4)随时间变化趋势,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2组HIV/AIDS免疫学失败累计发生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常规干预相比,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获得免疫重建的效果更好(均P <0.05),尤其是基线CD4 <350个/μL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CD4水平明显增长。K-M曲线显示,随访结束后个案管理组累计免疫学失败率(11.4%,107...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个案管理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为建立精准有效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新疆伊犁州第二人民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1∶1匹配分为个案管理组(977例)与常规干预组(977例),开展为期18个月的治疗随访。常规干预组进行免费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实验室检测;个案管理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开展个案管理,包括全面评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一对一”服务计划,提供持续的医疗、社会及心理支持,定期监测病毒载量、CD4+T细胞水平、耐药性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结束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个案管理模式的ART效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肌肉减少症与心力衰竭的因果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双样本MR方法,暴露因素为肌肉减少症,结局为心力衰竭。筛选工具变量,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MR,然后采用加权中位数法评估因果关系的可靠性,采用MR-Egger回归识别水平多效性并校正多重效应。最后采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截距法、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556个与四肢瘦体重(ALM)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47个与左手握力强相关的SNP、157个与右手握力强相关的SNP、54个与步行速度强相关的SNP。IVW分析结果显示,ALM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05,95%CI(1.02~1.09),P=4.95×10-4],步行速度增快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0.33,95%CI(0.26~0.43),P=7.07×10-18];加权中位数法分析结果显示,ALM升高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09,95%CI(1.05~1.14),P=3.25×10-5],步行速度增快与心力衰竭发生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尾端下压固定+桥式缝合”技术治疗原发性肩袖止点区内侧撕裂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原发性肩袖止点区内侧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39~79岁,平均61.0岁。8例因跌倒致肩袖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1~4个月,平均2.0个月;余3例无明显诱因。肩关节主动活动均受限,患肩主动活动度前屈(64.1±10.9)°、外展(78.1±6.4)°、内旋(48.2±6.6)°、外旋(41.8±10.5)°;其中5例出现肩关节僵硬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0.8)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为(23.9±6.4)分。采用肩关节镜下“尾端下压固定+桥式缝合”技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ASES评分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价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行MRI检查,通过Sugaya分类系统评估肩袖完整性。结果 术后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2个月,平均13.5个月。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肩袖再次撕裂以及锚钉脱落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