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胆囊扭转的诊断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胆囊扭转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一旦误诊易致胆囊坏疽穿孔.本文就我们近10年收治的8例急性胆囊扭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提高今后对该病临床特征的认识,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体p53抑制基因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内失活,尤其在胃癌细胞,由此而引起半衰期较长的p53蛋白形成.这种蛋白可用免痤组化法测出:p53抑制基因的突变与p53蛋白聚积有密切关系,在胃癌,p53抑制基因的突变发生率变化于4%~64%之间,这种明显的差异多因测定p53基因方法的不同以及研究范围仅限于某个特定的组织学类型所致。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3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癌患者,于术前行高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HSAPC),其中2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与同期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10例胃癌患者比较,采用本法治疗除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外,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原发灶和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作者认为,胃癌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化疗近期抗癌效果好,毒副反应轻,不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根治率,而且对减少或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胃癌术中动脉区域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0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 (治疗组 )于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 ,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与同期术中行全身静脉化疗的 2 4例胃癌患者 (对照组 )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 ,治疗组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 ,其近期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有效率为 41.6 7%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胃癌患者术中经动脉灌注化疗 ,其近期抗癌效果好 ,毒副反应轻 ,对减少或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与种植以及术后复发 ,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腹壁膨出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国内外文献中多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或个案报道.其少见原因是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腹壁膨出患者常被误诊,即使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亦可能想不到本病.加之本病与侧腹壁切口疝、腰疝在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故常误诊为侧腹壁切口疝或腰疝而盲目行手术治疗.甚至还有部分临床医师在手术中也不能正确辨认而误为腹壁切口进行治疗,故在术后常导致复发,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且造成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1岁.因反复左大腿前内侧胀痛1年,加重半月入院.疼痛放射至左膝部伴酸胀、麻木,持续时间不等,休息能自行缓解.左髋、膝关节疼痛,活动稍受限.近半月持续疼痛不能缓解,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查体: 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区未扪及明显肿块.直肠指检于左闭孔管内口处扪及一索状包块、压痛.伸髋关节及旋转运动时加重,即H-R征(+).考虑为左闭孔疝.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下腹正中切口,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闭孔处有一直径约1.2 cm盆腹膜缺损,邻近乙状结肠壁上有三枚肠脂垂簇集,约1 cm×1.5 cm×1 cm大,其中两枚呈暗红色,略肿胀,肠脂垂中部有嵌顿迹象,一枚外观正常.探查乙状结肠、左附件、膀胱及小肠未见异常.考虑为此2枚肠脂垂嵌入左闭孔疝囊中所致.术中因麻醉后闭孔疝环松弛,故见肠脂垂自行还纳腹腔,未再嵌入.遂将此3枚肠脂垂切除送病检.然后探查闭孔疝囊,约1 cm×2 cm大,将疝囊切除,用丝线间断缝合修补闭孔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3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的病人于手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并与同期10例胃癌病人于术前行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取得近期满意疗效。在治疗组中,除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外,其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阑尾炎(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少见,因症状多不典型,术前以至术中很难确诊。现将我院1954~1959年经病理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临床表现:腹痛10例,先上腹后转移至右下腹痛5例,一直在右下腹痛5例;恶心呕吐7例;腹泻4例;发热8例(37~38℃4例,38.1℃~40℃4例);穿孔腹膜炎4例;右下腹包块3例;肠外瘘1例。右下腹压痛10例;肌紧张5例;可扪及包块3例。白细胞计数7,500~8,200者2例,10,000~20,000者7例,20,000以上1例,中性70~80%5例,80%以上5例;血沉有记载6例,除1例为15mm外,余5例均在32  相似文献   
9.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疝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而疝修补术则是外科最基本的手术。自1884年Bassini创建真正解剖疝修补术以来,虽有100多年历史,无论术式如何演变,其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10%~15%,复发性疝术后复发率高达20%~30%[1]。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腹股沟区局部组织先天性缺损、对腹股沟区的解剖认识不足、修补方法的缺陷及腹股沟区局部组织的胶原纤维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因素众所周知,腹股沟直疝是获得性的,故常见于老年病人。其解剖结构Hesselbach三角是一薄弱区,仅有一层菲薄的无抗力的腹横筋膜覆盖,其浅面为腹外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毛霉菌伴胃壁嗜酸性脓肿及异物肉芽肿。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诱发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强调本病在临床上易与胃癌相混,在未获得病理学诊断以前,切勿误为晚期胃癌放弃手术或贸易然行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