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滤清除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对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血滤组(HF组)85人,非血滤组(NHF组)93人。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和全身表现,观察各时相点促炎细胞因子血清IL-6的测定值的差异。结果HF组与NHF组比较: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为(18.8±4.2)hvs(89.7±28.1)h(P〈0.05);治疗后第10天APACHEⅡ积分为(5.5±3.6)分vs(13.8±3.8)分(P〈0.05);住院天数和医疗费为(28.2±12.4)天vs(42.4±11.2)天和(4.38±2.8)万元vs(7.46±2.2)万元,(P〈0.05)。治疗后各时相点血清IL-6检测结果:HF组较NHF组显著降低(P〈0.05);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47%vs.36.28%和4.28%vs.12.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时血滤有利于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使病情减轻,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胃癌患者中,约90%是进展期腺癌,仅约10%为早期胃癌.而其中以胃腺癌最常见,并可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1].据估计,美国每年花在胃癌治疗上的费用约为18.2亿美元[2].不管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还是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总的5年生存率仍仅约2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常规化疗药物对纯化的胃癌CD133+细胞亚群的作用及对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胃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术分离纯化KATO-Ⅲ细胞株中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采用CCK-8法分析两种亚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顺铂及依托泊苷(VP-16)敏感性的差别.行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化疗药物诱导后相关凋亡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差异.结果 KATO-Ⅲ细胞磁珠分选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分选后CDI33+组所得细胞CD133+表达率为90%.5-FU、顺铂及VP-16分别作用12h后,CD133+组及CD133-组均开始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CCK-8检测发现CD133+组细胞生长抑制比率较CD133-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5-FU组为:(30.56±1.99)% ~ (88.60±1.95)% vs(32.81±2.67)% ~ (35.55±3.23)%,P =0.045;顺铂组为:(45.89±3.64)% ~ (81.20±1.18)% vs(50.21 ±3.22)% ~(90.46±1.89)%,P=0.043; VP-16组为:(37.21±3.80)% ~ (78.49±3.22)% vs (35.55±3.23)% ~ (89.32±3.54)%,P=0.048].3种化疗药物干预后,两组亚群细胞中均呈现凋亡抑制因子Bcl-2 mRNA表达降低,凋亡因子BAXmRNA表达升高.这些变化在CD133+组中较CD133组中更为明显.结论 胃癌CD133+细胞亚群对5-FU、顺铂及VP-16具有一定耐药潜能.可能是由于BAX基因上调及Bcl-2基因下调进而诱导胃癌CD133+细胞亚群凋亡,并由此而获得对肿瘤药物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