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患者检测血、尿细胞粘附因子L selectin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6例膀胱癌患者 (浸润性 2 0例 ,浅表性 2 6例 )及 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及尿L selectin浓度。 结果  3组患者术前L selectin血清浓度分别为 :浸润性癌患者 ( 76 6 .3± 135 .1)ng ml,浅表性癌患者 ( 5 6 3.8± 118.2 )ng ml,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 5 44 .1± 12 1.2 )ng ml。浸润性癌组与浅表性癌组及良性增生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浸润性癌患者术后血清L selectin浓度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5 )。浸润性癌组术前尿L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浅表癌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P <0 .0 1)。 结论 血、尿L selectin浓度水平与TCC浸润程度有关 ,对TCC患者治疗前临床分期及选择手术方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比较经尿道1.9 μm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1.9 μm激光切除术(n=25)和经尿道电切术(n=28)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9 μm激光切除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6±4.6)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22.4±6.4)h]、术后住院时间为[(2.2 ±0.7)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2%)及术后复发率(16%)均低于经尿道电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1.9 μm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药物准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用竹林胺药物准备前、后,以及术后2~3个月,通过WXT-4型微循环图象计算机分析系统监测甲襞微循环,在微循环形态、血管流态、血管周围的情况三方面共22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t检验。结果:20例患者经药物准备前后,在血管襻清晰度、管襻数、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襻长度、红细胞聚集程度、血色、形态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这10项微循环指标的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手术前后微循环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襞微循环可以较好地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况,甲襞微循环监测可作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电击伤导致肾破裂罕见,1995年至2005年我们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5~63岁,平均45岁.左肾破裂6例,右肾2例.患者均为直接接触电源受伤.接触电源部位:右上肢6例,左下肢2例.  相似文献   
6.
睾丸微结石症5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睾丸微结石症(testicular microlithiasis,T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泌尿男科门诊患者行睾丸超声检查诊断TM 52例,患者主诉依次为不育24例(46.2%)、阴囊睾丸疼痛不适22例(42.3%)、性腺发育不良4例(7.7%)、性功能障碍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各1例;相关系统的疾病史依次为隐睾症、睾丸附睾炎、腮腺炎、肺结核病各4例(各占7.7%),睾丸外伤2例(3.8%),糖尿病、淋病各1例.结果 微结石表现为双侧睾丸同时发生者40例(76.9%),单侧者12例(23.1%)(右4、左8);结石数量5~10个17例(32.7%)、11~50个19例(36.5%)、≥51个16例(30.8%);结石呈均匀散在分布者46例(88.5%),不均匀分布者6例(11.5%);睾丸发育基本正常者32例(61.5%),伴发睾丸发育异常者20例(38.5%).精液分析42例,其中存在质量异常者37例(88.1%).37例测定生殖激素,5项指标中至少1项异常者19例(51.4%);其中11例行睾丸瘤标(β-HCG和AFP)检测均正常.对3例高度怀疑肿瘤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精原细胞瘤1例.结论 TM患者多因不育、阴囊睾丸疼痛不适、性腺发育不良或睾丸发育异常等就医,并经超声检查偶然获得诊断.结石特点多为双侧发生、分布均匀、数量有较大波动,对精液质量和内分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发生肿瘤.感染和损伤可能是其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纯合性缺失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RT-PCR等方法检测24例肾细胞癌和10例对照组(非癌症肾组织)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在24例肾癌中,P16基因表达缺失14例(58.3%),中等阳性表达6例(25%),弱阳性表达4例(16.7%)。而对照组均呈强阳性表达(100%)。P16基因与肾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16在肾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定,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5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36例,术后辅以抗感染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依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线检查骨折均愈合,优良率为97.2%,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术后感染、钢板松动、螺钉脱落及二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仅有2例老年患者骨折愈后有轻微跛行,其余患者均行走正常。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原理,能有减少骨膜损伤,具有不影响骨折两端血供、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复杂肾囊肿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复杂肾囊肿19例,其中男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岁(28~59岁);肾中部9例、肾上极4例和肾下极6例。囊肿平均直径3.32 cm (2.5~5.1 cm)。Bosniak分型的情况:Ⅱ型6例、ⅡF型7例、Ⅲ型4例和Ⅳ型2例。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76.0±22.4) min (60~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8.0±35.5)mL(20~100 mL),肾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17.0±10.2)min (14~28 min)。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数值对比,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8例、单纯肾囊肿1例,病理切缘均阴性。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可以完整切除复杂肾囊肿,无论病理结果为良性与恶性,均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可以避免第1次手术囊液种植转移和第2次手术切除肾脏,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医疗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腹膜后功能静止型副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7年至今资料完整、病理证实的功能静止型副神经节细胞瘤10例.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4例术前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3例接受腹腔镜手术,7例接受经腹开放手术.结果 功能静止型副神经节细胞瘤患者血压及尿儿茶酚胺通常为正常或稍高,131 IMIBG和奥曲肽显像定位准确、敏感性高.4例肿瘤位于肾门旁,6例位于肾下方腹主动脉旁,直径3~15 cm.术后病理结果:7例为副神经节细胞瘤,3例为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cgA( ),syn( ),NSE( ),8.100( ).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于术后1年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一旦确诊功能静止型副神经节细胞瘤,应该在充分药物准备的基础上,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