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Laimer纤维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107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AC患者的病例资料,重新筛查每例患者的POEM手术视频,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段、AC内镜下Ling分型及Laimer纤维所在部位分类统计Laimer纤维发现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存在Laimer纤维,发现率为41.12%(44/1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AC患者中发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ngIIb型发现率最高(46.15%,12/26),其次为I型(45.83%,22/48),Ⅲ型无发现,Ling各型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2,P=0.564);Laimer纤维均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中,食管右侧壁发现率最高(36.45%,39/107),其次为食管左侧壁(3.74%,4/107),食管前壁无发现,食管各部位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68,P=0.000),但是食管不同部位黏膜隧道开口者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055,P=0.070)。结论Laimer纤维较为普遍存在于AC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中,且多见于食管右侧壁,但与AC的发病关系以及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用家兔自体颈项部肌肉研浆枕大池注入法制作兔脑积水动物模型3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6只.实验组测量脑室压力后,行侧脑室―横窦脑脊液(CSF)分流术,5周后再次测量脑室压力,取出分流管并检查其通畅性,而后断头处死,取全脑固定、切片,测量脑室大小.对照组除分流管用银夹夹闭不通外,其余和对照组完全相同.发现术后实验组平均颅内压(mICP)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P<0.01,《0.05);切片脑室测量显示,实验组脑室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认为侧脑室―横窦CSF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 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对照组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过38℃时予常规方法降温。收集两组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标本,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结果治疗组第3、7天的NSE和ET-1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伤后3-6个月的GOS评分,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ET-1浓度,降低其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SABP患者内镜治疗情况,比较早期及择期内镜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患者ERCP成功60例(成功率92.3%)。其中急诊ERCP成功率87.7%,择期ERCP成功率100%。33.83%ERCP未见胆管结石。对于无胆道梗阻的SABP患者,比较急诊与择期ERCP组患者的腹痛缓解、体温、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淀粉酶等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SABP行治疗性ERCP的诊治创伤小、有效。对于急性期SABP无明确胆道梗阻及感染,早期ERCP增加治疗风险及不成功率;病情稳定后择期ERCP可增加成功率并减少风险,不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6.
利用CAD/CAM个性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缺损患者36例随机分为手工成形组(16例)及模具成形组(20例)。将模具成形组颅骨缺损前后的颅脑CT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制作出与缺损处吻合良好的钛网并修补颅骨缺损。手工成形组于术中行钛网成形并修补颅骨缺损。结果模具成形组术中医师塑形工作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比手工成形组明显缩短,无1例出现颅骨修补后并发症。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达到100%。认为采用CAD/CAM制作个性化塑性钛网用于修补颅骨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整形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针刺局部取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红斌  赵建安 《陕西中医》2009,30(9):1211-1212
目的:通过观察以针刺局部取穴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患者采用以针刺鹤顶、膝眼、经验穴、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为主;配合合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物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62%。结论:以针刺局部取穴为主,配合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超短波物理治疗可以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疏筋通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ESD治疗消化道病变24例。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病变全部切除成功,操作时间36~165 min,平均75.7 min。其中,胃窦体病变操作时间41~81 min,平均60.1 min;2个胃底部病变耗时分别为114 min和118 min,平均116.0 min;食管病变操作时间39~102 min,平均63.7 min;大肠病变36~165 min,平均83.8 min。无术中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术后迟发出血1例,内镜下止血成功,出血率为4.1%。患者住院天数5~19 d,平均8.8 d。所有病例均纳入内镜随访计划,随访时间最长12个月,最短1个月。随访结果,复发1例,复发残留率4.2%。结论ESD虽然有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技巧难度大等缺点,但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以及黏膜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颅骨缺损个性化颅骨修补术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个性化颅骨修补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颅骨缺损患者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硅橡胶及钛网制作缺损颅骨补片模型,经患者认可后手术植入。其中采用嵌入性修补材料(硅橡胶)35例,覆盖性修补材料(钛网)45例,补片与颅骨均完整适配。结果:93.7%(75例)患者认为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颅形。术后并发症:头痛5例,术后出现积液12例,松动及移位2例。嵌入性修补材料与覆盖性修补材料之间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颅骨缺损部位,选择修补材料,颅骨修补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处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整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