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anⅡA处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经TanAⅡ处理后,PC-3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并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TanⅡA处理72h后,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 TanⅡA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分子机理可能与TanⅡA下调Bel-2表达和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连接蛋白(Cx)43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体外培养的雄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后,分别应用光镜、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分析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ATRA作用前后Cx43的表达。结果ATRA浓度为(10^-6~10^-4)mol/L时均可有效抑制PC3细胞的增殖(P〈0.05),光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TRA处理前后PC3的Cx43表达量从无到阳性光带出现,且显色带随ATRA浓度增高而增强。结论ATRA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Cx43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提高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N氧鸟苷(GCV)系统体内外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旁观者效应。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来反映ATRA处理前后HSV-TK/C,CV系统治疗PC-3细胞的旁观者效应;荷前列腺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状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达到明显旁观者效应时,HSV-TK/GCV需要TK^+ PC-3细胞数为50%,而ATRA联合HSV-TK/GCV需要TK^+ PC-3细胞数仅为3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HSV-TK可以抑制移植瘤生长,但ATRA+HSV-TK抗前列腺癌发生显效可提前1周,而且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ATRA可增强HSV-TK/GCV系统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
阴茎海绵体硬结症(Peyronie’s disease)也称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常表现为阴茎可触及硬结,勃起时阴茎弯曲,伴有或不伴有痛性勃起,影响性生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虽有多种方法,但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本科对2006年8月~2009年6月收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方法50只大鼠禁食18h后腹腔内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制造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阿朴吗啡100μg/kg后观察正常组、药物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的阴茎勃起情况。结果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第一次成模率为76%(38/50),第二次成模率为100%(4/4)。阿朴吗啡引起正常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的阴茎勃起率为100%,而糖尿病大鼠仅为38.1%(16/4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氧嘧啶腹腔内注射能安全且有效地建立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大鼠中应用阿朴吗啡可筛选出勃起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恒兵  孟峻嵩  徐宗源  顾硕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927+930-927,930
<正>肾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身肿瘤中约占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根治性肾切除术远期疗效相近,并可保留部分肾单位,因此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成为T1a期肾癌的常用术式[1-2]。以往肾部分切除术需阻断肾动脉主干,热缺血时间控制在30 min内,手术操作具有一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206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患者18例的发病情况及其诊治经过。206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的发病率为8.7%,2003--2007年为14.3%(11/77),2008—2013年为5.4%(7/129),尿道癌的发生与膀胱肿瘤的大小、是否多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级别等相关,随着膀胱癌指南的严格执行,尿道癌发病率有所下降。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发现尿道切缘阳性,肿瘤累及前列腺、膀胱颈、三角区或多发肿瘤,应行全尿道切除术;全尿道切除术是尿道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加尿流改道术治疗顽固性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患者均因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反复出血的放射性膀胱炎,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加尿流改道术.结果 术后3 h,8例患者血尿明显缓解,3 d内血尿基本消失,尿频、尿急渐消失.随访6~24个月,均无严重的血尿复发.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加尿流改道术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糜尿是丝虫病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是目前治疗严重乳糜尿最有效的方法[1~4].2003年8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16例乳糜尿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且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进展密切相关。lncRNA可通过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调控过程。由于lncRNA在肿瘤中表达的高特异性,因此,lncRNA可作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指标,并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ncRNA与膀胱癌发生、进展及诊治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