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 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刮吸法断肝技术对15例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结果 14例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50~2 000 ml,平均501 ml.切除肝脏最大体积10 cm×9 cm×7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6.5 d. 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采用PMOD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道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评估术中胆道造影(IOC)在早期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1例LC术后胆道损伤的部位,机理,诊断时间,治疗方法及结果,并对是否行IOC进行评估。结果:胆道错认引起胆道损伤共19例,其中12例IOC显示胆道错认,致胆道部分切开损伤,腹腔镜下行I期修复或开腹修复,T管引流,但无并发症。19例中3例IOC误读及4例未行IOC患者中发生迷走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完全离断1例,胆总管完全离断合并胆道缺损2例,本组有2例损伤发生于IOC后,结论:行IOC并正确阅读可及时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错认所致的胆道损伤,从而防止随之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防治右副肝管及右肝管损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右副肝管或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术中解剖肝门及胆道造影相结合的方法,21例病例中发现右副肝管18例(I-V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3例(Ⅵ型).其中,18例具有右副肝管病例中,术中发现11例,保留副肝管未做处理3例;夹闭7例,术后皆无胆漏;术中缝合1例,术后出现胆漏,保守治疗成功.损伤右副肝管7例,2例术中夹闭损伤肝管;2例中转开腹端端吻合损伤肝管;3例术后出现胆漏,二次腹腔镜探查证实右副肝管夹闭损伤.3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其中术中发现2例;损伤1例,中转开腹行右肝管端端吻合.21例随访2年,皆无腹痛、黄疸、肝功能不良.结论 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右肝管及右副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困难病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剖视胆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不同类型的胆道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ABP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次研究总结了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的ABP153例,以探讨微创外科技术治疗ABP的时机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腹腔镜处理及其适应证。方法对32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和19例单纯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大肠息肉腹腔镜治疗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4 a,无息肉复发。结论大肠息肉腹腔镜处理有其本身的适应证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期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手术方法 .方法 对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5例同时性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典型病例,采用5种不同形式的微创手术方法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行腹腔镜结直肠肿块切除,对不同肝转移灶1例开腹切除,1例腹腔镜辅助下切除,1例完全腹腔镜下切除,1例腹腔镜下切除+射频消融,1例综合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77 min,平均出血量126 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为48~72 h,住院时间平均7 d.随访10~27个月,肝脏转移灶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 微创手术方式同期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2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观察组采用LC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持续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与对照组(77.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持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更短,且观察组患者腹腔总引流量、医疗费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更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与对照组(35.48%)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LC联合LTCBDE对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腹腔持续...  相似文献   
10.
人肝细胞性肝癌性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标本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1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和E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内胆管结石的肝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和0%,除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外(P<0.01),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10%和20%,在三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阳性片中,AR和ER的标记指数(LI)均<25。结论:AR和ER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