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桂林市麻疹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8年发生的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EIJSA方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确诊.结果 桂林市发病98例,发病率13.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占45.92%,免疫史不详或未及时接种占发病数的97.96%.结论 在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的同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疫情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桂林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和应对策略的调整。方法根据卫生部相关方案,查阅病历,采集病例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设计统一的调查表、记录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却是在出境时由口岸检疫发现。123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二代病例,亦未造成社区传播。病例病情温和,未服用达菲治疗,咽部带毒时间较长。结论通过对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过程分析,体现国家应对甲型H1N1流感不断认识和防控策略由围堵到针对性干预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比较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城区和山区发生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例及正常儿童的IgM、IgG抗体. 结果 发病率城区10.42/10万,山区50.36/10万;城区发病人群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52.70%),山区以本地人口居多(94.05%);发病形式城区以散发为主并局灶性暴发,暴发病例占14.86%,山区呈片状大暴发,占全年病例100%;发病年龄城区以2岁以下为主,山区成年人较多,涉及各年龄段;城区麻疹传播有自限性、波及面小,山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城区和山区发病人群有同源性,均来自农村.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城区青少年阳性率100%,山区疑似病例阳性率59.65%. 结论 城区和山区在麻疹防控工作中都应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山区工作做得好,流入城区的人口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对城区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山区要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1 调查资料从事厨师职业3 mo上及不接触生肉加工的非厨师职业如零售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及旅馆服务员共计464(男212,女252)人. 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采集新鲜血清样本并进行灭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桂林市2008年及以后确诊的经性传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HIV-1)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样本100例,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抗凝全血,提取病毒RNA,RT-PCR法行gag基因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100例样本中男女比例为2.125∶1;青壮年年龄组(20~49岁)患者为54%,>50岁年龄组患者为45%;职业为农民的患者为40%,学生为6%;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占69%;经异性和同性性接触途径传播的分别为93%、7%。10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61例样本的 gag 基因序列, CRF01-AE 重组亚型48例, CRF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5例。结论应更加重视婚检、孕检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关注老年人群经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现象;采取针对低素质人群的有效防治措施;随着主要传播途径和主要亚型的变化,迫切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阻断HIV/AIDS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10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88名6个年龄组的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合免疫史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84.5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08;6岁组和18月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和89.47%,<8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为1∶978,较低的是<8月龄组,为1∶370,接种第1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6.42%,GMT为1∶484,接种第2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88.12%,GMT达到1∶839,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差异。结论 <8月龄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是目前防治麻疹的关键群体,8月龄至10岁儿童具有较好的免疫屏障。应加强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 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 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五禽戏防治原发Ⅰ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予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30例保持日常生活不变,于试验前、试验后6个月对2组腰椎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I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腰背部疼痛评分(VAS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代谢指标、腰背部疼痛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改良五禽戏锻炼在短期内提高腰椎BMD的作用不甚明显,但可显著降低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PINP、S-CTX水平、腰背部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行保守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80例,给予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量患者腰椎骨密度及腰背部疼痛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及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五禽戏配合穴位敷贴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大顽疾,如何攻克这一顽疾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运动可有效地增加骨量,延缓骨量丢失,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五禽戏作为一种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从五禽戏的来源、机理、功效、对骨代谢的影响及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