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影像学标志以预测髌骨脱位患者是否合并过大的股骨前倾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35例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1例。平均年龄21.3岁。纳入患者的股骨前倾角为28.3°±8.3°,胫骨扭转角为29.0°±8.9°,股胫参数-1.3±11.1。将膝关节MRI的错位征定义为股骨髁间窝外侧壁与胫骨平台外侧髁间嵴的错位。膝关节MRI错位征阳性层面数为1.49±1.25。结果:纳入的35名患者中有25人出现错位征。错位征阳性与阴性的组别中股骨前倾角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前倾角的数值则与错位征在膝关节MRI出现的层面数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错位征可见于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MRI中,并且可作为预测患者是否合并股骨前倾角过大的影像学指标之一。其股骨前倾角的数值可通过膝关节MRI中错位征出现的层面数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潜匿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mPV)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特点,探讨mPV 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男性初诊 PV、mPV 患者各100例,均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JAK2 V617F 基因检测及骨髓组织活组织检查(BMB)。半年后追踪未经特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及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PV 组与 mPV 组 EPO 分别为(3.4±0.7)、(3.2±0.6) U/ml,NAP 积分分别为(276±20)、(278±21)分, BMB 造血容积分别为(78±10)%、(76±9)%,巨核细胞数分别为(53±6)、(51±5)个/张切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分别为(89.2±9.4)%、(7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PV 组中未经特殊治疗的半年后达 PV 水平(Hb≥185 g/L)的37例患者 Hb 平均水平为(194±8)g/L,JAK2 V617F 负荷量为(90.7±9.1)%。结论 PV、mPV 患者的 EPO、NAP 积分及骨髓组织形态学无差异,而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有差异。未经特殊治疗的 mPV 患者 Hb 水平半年后多数可达到典型 PV 的诊断水平,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与传统圆隧道技术相比,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25例采用自体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A组),82例采用圆隧道技术(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损伤侧别、损伤原因以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Tegner评分、KT-1000测量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采用KT-1000评价关节稳定性。术后1d三维CT评估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术后6、12、24个月MRI检查,测量ACL移植物近、中、远端信号/噪声比(signal/noise quotient,SNQ)。对行二次关节镜检查患者评价移植物完整性、滑膜覆盖以及张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23个月。A组2例、B组5例发生切口红肿,B组1例发生胫骨隧道裂纹骨折,A组1例发生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受限。除术后3个月Tegner评分外,其余各时间点A组Lysholm、IKDC、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KT-1000测量值亦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1 d三维CT检查示两组股骨及胫骨隧道均位于ACL止点印迹内。MRI复查两组均无移植物断裂及明显松弛发生。术后6个月两组移植物中、远端SN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24个月A组移植物近、中、远端SNQ均低于B组(P<0.05)。A组21例及B组38例患者进行二次关节镜检查,两组移植物完整性、滑膜覆盖及张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圆隧道技术相比,ACL单束重建术中采用椭圆隧道技术制备股骨隧道,术后移植物成熟度更好,患者能获得更好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的身体成分分析,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骨骼肌量的共同因素,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协同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的171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全身骨密度和相对骨骼肌肉指数(relative skeletal muscle index,RSMI)分为正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肌少组(T值≥-1且RSMI≤5.45 kg/m2)、骨量异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和肌少/骨量异常组(T值<-1且RSMI≤5.45 kg/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一般资料和身体成分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身体成分与骨密度和RSMI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骨密度和RSMI的共同因素。结果 4组在体脂率(percent body fat,PBF)、脂肪量(fat mass,FM)、脂肪指数(fat mass index,FMI)、瘦组织(lean mass,LM)、瘦组织指数(lean mass index,LMI)、骨矿盐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Android/Gynoid区域脂肪比率和休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的整体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PBF、FM、FMI与骨密度和RSMI呈不同程度负相关,LM、LMI、BMC、RMR与骨密度和RSMI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高PBF、低LM和低BMC是骨密度和RSMI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骨骼肌量变化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二者的共同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能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协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析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50岁以上人群骨量状态分布特征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疾病区域个性化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筛选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就诊的9122例50岁以上人员,采用DXA测量腰椎、全髋及股骨颈BMD T值,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量状态分布差异,分析以不同部位T值为参考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3所医院纳入人群骨质疏松总体患病率为30.7%,男性为12.9%(澳门最高,为44.0%),女性为34.6%(香港最高,为40.2%);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各年龄段患病率高于男性;3所医院相同年龄段不同骨量状态人群构成具有各自特征,不同年龄段间存在差异;骨质疏松检出率以3个部位最低T值为参考时最高。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3所医院50岁以上就诊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各地区间不同骨量状态人群构成差异明显。在进行骨质疏松筛查时应综合多个部位T值信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