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骨骼化或带蒂游离乳内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骨骼化(n=77)或带蒂(n=85)游离技术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LIMA均端侧吻合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分析两组患者的LIMA获取时间、术中LIMA桥血流量、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PI、术后前3天每日胸腔引流量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LIMA桥通畅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IMA至LAD 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于带蒂组(33.8±4.7 min vs 26.6±4.1 min,P<0.05);但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明显优于带蒂组(36.9±20.1 ml/min vs 28.6±17.2 ml/min,P<0.05)而两组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无明显差异(3.1±1.2 vs 2.9±0.8,P>0.05)。骨骼化组术后前三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带蒂组(P<0.05)。术后随访到1年时的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100%。 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近中期效果满意。与带蒂游离乳内动脉相比,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更好,术后早期胸腔引流量也更少,但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一站式”CEA+OP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冠状动脉及颈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均先行CEA,再同期行OPCABG。结果 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8~69(63.7±3.4)岁。颈动脉狭窄均为单侧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0%~90%,病变位置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CEA+OPCABG,术中移植桥血管2~4(2.8±0.6)支,CEA手术时间16~35(25.7±5.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随访期间动脉桥血...  相似文献   
3.
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以及困难气道和颈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172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日或麻醉诱导前进行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评估指标为:张口度、颈部活动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和Cormack分级等。结果颈椎择期手术的患者中困难气道的比例为30.2%。张口度较差的占2.4%,甲颏距离较短的占7.2%,Mallampati分级为Ⅲ~Ⅳ级的占19.8%,Cormack分级为Ⅲ级的占12.2%。困难气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但与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密切相关,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的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颈椎择期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普通人群,并且与颈部活动度、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8例ASAⅠ~Ⅱ级、53~76岁、肺功能正常作肺叶切除的病人,术中监测双肺通气(TLV)与单肺通气(OLV)时本身的内源性PEEP(PEEPi)的变化,同时应用ZEEP,PEEP等于PEEPi,PEEP+5cmH_2O时动脉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冷冻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9年06月至2021年06月完成的75例接受同期二尖瓣手术和冷冻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41例,年龄39~77岁。术前二尖瓣病变情况:二尖瓣狭窄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7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7例。房颤中位病程3(0.75,5)年,其中持续性房颤26例,长程持续性房颤49例。左心房内径(52.29±6.97)mm;左心室射血分数(59.19±9.17)%。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先行冷冻联合射频房颤消融术,再行二尖瓣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心脏瓣膜手术及冷冻联合射频房颤消融术。围术期死亡1例,为二、三尖瓣修复及房颤消融患者,因肺部感染于术后59 d死于呼吸衰竭。出院时,70例(94.6%)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12~36(23.0±6.7)个月,失访1例;随访期间发生1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死于心力衰竭。2例患者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1例窦房结功能障碍,1例房室传导阻滞)。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术后第1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纠治术的婴儿进行保护性肺通气的临床可行性及效应。方法 20例选择性体外循环下主动脉阻断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的婴儿(≤1岁),术中行小潮气量通气,体外循环停机后行肺复张,并监测压力-容量环和肺动态顺应性确定最佳PEEP值通气至术毕。监测保护性肺通气过程中基本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体外循环停机超滤后(T1)、肺复张后(T2)及出手术室前(T3)患儿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 Ppeak) 、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Pa-ETCO2、肺内分流率(Fshunt)。结果 所有患儿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均处于正常稳定范围,无严重不良反应。T2较T1时,PaO2/FiO2、Cdyn增加(P<0.01),A-aDO2及Fshunt减小(P<0.01),Ppeak降低、Pa-ETCO2减小P<0.05)。其中,PaO2/FiO2、C、A-aDO2及Fshunt的改变效应可维持至T3。 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安全地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并可改善患儿体外循环后氧合、肺顺应性,弥散功能、及通气血流比,降低气道阻力,减小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和组Ⅳ(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 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0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同期处理左心耳的手术技巧及效果评价.方法 纳入2013~ 2018年,84例OPCABGLVEF降低(<50%)的高龄(年龄≥70岁)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5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采用带球囊插管行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再次三尖瓣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胸部cT显示胸骨后及心包均存在严重粘连。术中行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经右房上、下切口分别插入上、下腔静脉引流腔静脉,食管超声确定插管的位置,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球囊阻断腔静脉,切开右房行三尖瓣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三尖瓣手术,无体外循环意外发生,其中三尖瓣置换术34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手术时间(161~52)min,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5~15)rain,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275~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do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血管破裂大咯血死亡,另1例死于心力衰竭。三尖瓣置换者无瓣周漏出现;三尖瓣成形者中,1例于术后5年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1例随访为中度关闭不全。结论采用带球囊插管腔内阻断技术阻断上、下腔静脉,可安全、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使手术的复杂程度明显简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食管双通喉罩(PLMA)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男17例、女23例,年龄21-67岁,体重45~75 kg,常规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静脉麻醉诱导,下颌完全松弛后采用弹性树脂探条插入法置入PLMA, 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后1、3、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头过伸位后和术中15、30、45、60 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各时点的PLMA位置及术毕患者呼吸恢复后的声带活动情况。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达100%,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部分患者PETCO2、Paw升高(P<0.05);口咽部漏气,但不影响通气功能,术毕声带活动正常。结论 PLMA可安全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但术中必须严密观察通气质量、口咽漏气及手术医师的操作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