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弹响髋是指髋关节在屈曲,内收或者内旋时,听见“咔哒”响声或者能触及有摩擦和弹拨感的一种疾病该病又称滑响股或髂胫束弹响。如果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当将会导致髋关节功能性不稳,严重者可影响髓关节运动功能。运动损伤性弹响髋又称“阔筋膜紧张症”,是髋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时,于大转子外方出现滑动的索状物,患者伴有酸痛,活动受限,由于慢性劳损,髂股韧带呈条索状增厚,在髋关节后伸时,尤其是外旋时与股骨头摩擦而产生弹响,多见于从事运动训练的人群中,其发病与髋部慢性运动损伤密切相关,尤以跳跃类运动员发病为多。我院用针刀结合康复运动治疗27例,疗效满意,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的卒中知识水平和来源情况,为提高居民卒中相关知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对三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分析患者对卒中的认知状况.结果 卒中与非卒中患者的婚姻状况和教育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卒中患者(10.3±2.61分)与非卒中患者(10.1±2.72分)的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患者的卒中知识来源多为个人经验、亲朋邻居、电视和书籍报纸,希望通过医生指导和专家讲座来提高卒中认知水平.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院内健康教育,提高住院患者尤其是卒中患者的卒中认知水平,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系统科学的卒中健康教育体系,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聚丙烯延胡索酸酯/β-磷酸三钙(PPF/β-TCP)复合材料。在体外检测PPF/β-TCP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黏附、增殖、成骨能力的影响,对PPF/β-TCP生物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二步反应法合成PPF单体,加入β-TCP后进行交联。骨髓基质细胞在PPF/β-TCP材料上培养2、4、6、8、10、12h后胰蛋白酶消化,检测黏附细胞数。BMSC和PPF/β-TCP材料复合培养,用MTT法检测BMSC的增殖,绘制生长曲线,检测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BMSC在PPF/β-TCP材料上黏附,2~8h细胞数增加,到10h黏附数达最高,约为68%。BMSC在PPF/β-TCP材料上生长,第4、5天为对数生长期,第7、8天进入平台期。BMSC种植在PPF/β-TCP后上表达ALP并不断增加。结论PPF/β-TCP生物降解材料对BMSC的黏附、增殖、成骨功能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住院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其知识来源与需求情况,为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依据。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89,信度系数为0.84的问卷对多家三级医院住院期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病例数778例,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脑卒中一般特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症状的认知状况均较差,普遍缺乏脑卒中防病知识。患者对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身边的亲人朋友(51.31%),极少来源于医生(7.59%)和健康教育活动(7.85%);最希望通过医生指导(68.68%)和专家讲座(42.86%)的形式获得脑卒中相关知识。 结论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知识的认识水平普遍偏低,应加强和广泛开展以医务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对去卵巢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海马雌激素和骨折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振动组,每组10只。对照组建立骨折模型,去卵巢组和振动组建立去卵巢后骨质疏松骨折模型,采用频率35 Hz、每日20 min、每周5 d的全身垂直振动作用于振动组。干预2周和6周后,采用X线评价各组大鼠的骨折愈合情况,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印记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雌激素、骨折端BDNF的含量。 结果 干预2周和6周后,振动组大鼠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和去卵巢组高(P<0.05)。振动组大鼠干预2周和6周后的海马雌激素含量[(0.72±0.03)ng/ml、(1.19±0.03)ng/ml]较对照组和去卵巢组高(P<0.05),干预2周和6周后的骨折端BDNF含量[(0.26±0.01)ng/ml、(0.39±0.06)ng/ml]较对照组低、较去卵巢组高(P<0.05)。大鼠骨折端BDNF表达水平与其骨折愈合率高度相关。 结论 机械振动可以促进大鼠海马雌激素和骨折端BDNF表达,加速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折动物模型,探讨中药密骨方对去势大鼠骨痂组织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OVX)与密骨方治疗组(MGF),模型组及治疗组行卵巢摘除术,同时MGF组和OVX组大鼠均致其右侧股骨上1/3处骨折。MGF组按100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Sham组和OVX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分别为2周、4周、6周,用SABC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骨折端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OVX组IL-6在骨折端的表达在时间的变化上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MGF组IL-6在骨折端的表达在时间的变化上呈显著减弱趋势(P0.05);MGF组在4周与6周的IL-6在骨折端的表达结果显著低于OVX组和Sham组。结论 MGF有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密骨方在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3mRNA水平。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3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2、4、6周取断端组织,通过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中BMP-3mRNA水平。结果大鼠骨组织BMP-3mRNA表达水平:在时间上的总体比较呈递减的趋势并有显著性差异(F=153.19,P〈0.05);组别的总体比较是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F=262.23,P〈0.05);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81.50,P〈0.05);任两组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密骨方对去势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的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密骨方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 将9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OVX)与密骨方治疗组(MGF),OVX组及MGF组行卵巢摘除术,同时MGF组和OVX组大鼠均致其右侧股骨上1/3处骨折.MGF组按100m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Sham组和OVX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疗程分别为2、4、6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折端IL-1的表达.结果 OVX组IL-1在骨折端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2、4、6周)而显著升高(0.20660±0.03195、0.20790±0.03347、0.21120±0.02429,P<0.05),而MGF组IL-1在骨折端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0.21380±0.02800、0.20870±0.03252、0.20480±0.03465,P<0.05);同时MGF组第6周IL-1在骨折端的表达显著低于OVX组(P<0.01).结论 MGF能显著降低大鼠OPF端IL-1的合成分泌,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机械振动对去卵巢骨折大鼠骨折断端miR-214-3p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30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振动组,每组10只。振动组大鼠骨折术后5 d进行全身振动治疗,振动频率35 Hz,每日20 min,每周5 d。对照组自然饲养,模型组行卵巢摘除术后自然饲养,均不予振动治疗。术后2周、6周,采用Lane-Sandhu X射线评分系统评价大鼠的骨折愈合质量,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骨中miR-214-3p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 结果 术后2周、6周,模型组断端骨痂生长评分低于对照组,振动组断端骨痂生长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振动组术后2周、6周骨折断端miR-214-3p含量均较高(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振动组术后6周骨折断端miR-214-3p含量(0.71±0.03)较低(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2周、6周的IL-1β较对照组高,振动组大鼠术后2周、6周的IL-1β较对照组及模型组低(P<0.05)。 结论 机械振动可抑制骨折断端miR-214-3p的表达,降低IL-1β水平,加速骨质疏松后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运动针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针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原理,并采用主动、被动运动和其他治疗方法结合的一种综合方法。运动针法和传统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报道均较多,且都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本课题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比较分析等方法,考察运动针法对肩周炎的疗效,并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