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左右.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其存在结肠造瘘,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一、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理论依据 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更严格地说是指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至盆底肌肛管直肠环之间的直肠癌,即相当于距肛缘7~8 cm处的病变.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淋巴扩散只有向上方,并无向侧方和向下方扩散;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淋巴扩散也是主要向上,只有极少数高度恶性或晚期癌在向上方淋巴管被癌栓堵塞时才逆向往下方扩散,这一理论改变了Miles提出的直肠癌不论部位如何,壁内纵向浸润及淋巴扩散都是向上方、向侧方、向下方的观点,为保肛术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265例行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主要以取尽结石、修补胆管损伤、治疗恶性肿瘤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胆道镜或ERCP+ EST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段或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内引流术,肝外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肿瘤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单纯胆肠内引流术或内镜下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剖腹探查术,胆瘘或出血部位缝扎、止血、腹腔冲洗和置管引流术等.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以解除胆管狭窄,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途径为目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胆道第1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占69.8% (120/172),明显高于胆道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患者的31.2%( 29/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51,P<0.05).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占58.1% (54/93),明显高于第1次再次手术的4.1% (7/1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2,P<0.05).265例患者中46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其中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18/172),明显低于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30.1%(28/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61,P<0.05).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或MODS;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和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7%(3/172)和3.2%( 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9,P >0.05).结论 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术前对病情充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再次手术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新型抑制剂17-DMAG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17-DMAG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结肠癌SW620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应用CCK8法检测其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以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到17-DMAG药物处理组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现象。CCK8法显示17-DMAG对结肠癌SW620细胞株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Annexin-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17-DMAG浓度为1.0μmol/L、2.5μmol/L、5.0μmol/L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03%、50.50%和77.23%,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经17-DMAG药物处理过的不同浓度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浓度17-DMAG药物组间比较,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抑制剂17-DMAG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诱导其凋亡;同时,17-DMAG影响SW620细胞的周期,但这种影响与17-DMAG的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肝胆外科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267例,其中61.8%(165/267)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217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7例AP占同期收治外科急腹症的10.6%,其中男性占60.4%,女性占39.6%.平均年龄52.5岁.发病原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创伤性这三者多见.164例(75.6%)为轻症AP,53例(24.4%)为重症AP.151例69.6%)行手术或内镜治疗,66例(30.4%)行非手术治疗.治愈或好转203例(93.5%),53例重症AP共死亡14例(26.4%).结论 明确AP发作的病因并针对其病因、分型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堵塞而引发的严重疾患,在美国每年约63~ 70万人发病[1].文献报道肺栓塞的误诊率约31.74%[ 2],普外科大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约为0.8%~1.7%[3].急性肺栓塞是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可以从无症状到猝死,容易被手术本身掩盖,具有误漏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故积极防治术后肺栓塞是普通外科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患者女,73岁.因"间歇性下腹部疼痛1周,加重5h,伴发热"入院.近期内排便习性无改变,无腹胀等不适.10余年前行阑尾切除术.体格检查:右下腹局部膨隆、可见肿块突出约5 cm×10 cm,质地偏软,有压痛,未闻及肠鸣音;下腹部压痛明显伴反跳痛,伴轻度肌抵抗,叩诊鼓音不明显,肠鸣音5~7次/min,肛门有排气.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94×109/L,中性粒细胞:0.508,红细胞计数:3.68×1012/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191×109/L.CT:右下腹壁疝..腹部立、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腹壁切口疝,予解痉等对症处理后腹痛无缓解,疝内容物难以回纳,考虑嵌顿疝可能,拟急诊手术.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见疝内容物自行回纳,但患者腹痛仍明显,故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