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肿瘤学   3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TY720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TY720是一种来源于冬虫夏草的新型药物,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归巢而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 同时,FTY720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生长停滞和凋亡,抑制肿瘤的转移。本文综述了FTY720双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甲胎蛋白异质体作为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胎蛋白(AFP)是一个单链糖蛋白.1970年Purves对肝癌病人血清作凝胶电泳时最先观察到AFP有不同的迁移率.随着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分析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发现AFP分子与外源性凝集素的亲和力不同,即存在不均一性的糖链异质性.后来,通常将氨基酸序列相同,而糖链或蛋白质等电点不同的AFP称为AFP异质体(AFP variants).通过大量研究,证实AFP分子糖链异质性与其组织器官来源有关,不同生理病理状况可产生不同的糖链结构,并且具有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瑾  殷正丰 《肿瘤》2003,23(1):78-80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恶性实体瘤的复发转移主要是通过淋巴及血液系统播散。癌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在循环中播散并存活,之后循环的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CTC)落户到其它部位或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在文献中,有时将微转移作为CTC的代名词。严格来说,这是不准确的,两个词定义侵袭过程中的不同阶段。CTC是指侵袭或非侵袭的肿瘤细胞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在导致肿瘤转移的一系列连续事件中,肿瘤细胞进入循环较早于微转移形成。后者起因于CTC在外周组织中渗出并生长,它们可能以一种休眠状态沉默一段长短不等的时间,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为临床可发现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凝集素辛和电泳—免疫印迹法检测甲胎蛋白变异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胎蛋白 (AFP)是一个公认的肝细胞癌 (HCC)标记物。然而 ,部分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亦可合成少量AFP。由于糖基化过程的差异 ,不同疾病状况下肝细胞分泌的AFP在糖链结构上并不相同。为了鉴别AFP是产生于恶性肝癌细胞还是良性肝病细胞 ,人们已建立多种AFP糖链变异体测定方法。新近的报告表明 ,AFP糖链变异体测定还有助于HCC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1,2 ] 。我们在已建立的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3 ] 的基础上 ,又建立了操作更简便、敏感度更高的凝集素亲和电泳 免疫印迹法 ,并初步用于良恶性肝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激动剂曲格列酮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潜能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曲格列酮处理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结果经曲格列酮作用后,HepG2细胞侵袭潜能受到明显抑制,u-P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曲格列酮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潜能,其机制涉及下调u-PA、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23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78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32例(13.4%)出现肝外复发.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1000 ng/m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子灶、肿瘤包膜缺失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是肝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与术前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有关.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IL-24基因(Ad.IL-24)与化疗药物联用对肝癌细胞株PLC/PRF/5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Ad.IL-24分别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处理培养的肝癌细胞株PLC/PRF/5,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10 MOI Ad.IL-24与25μg/ml5-Fu联合应用后72h,PLC/PRF/5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7.4±0.58)%,显著高于单用Ad.IL-24组的(46.8±0.74)%和5-Fu组的(29.3±0.60)%(均P〈0.05);10MOIAd.IL-24与2.5μg/mlEPI联合应用后72h,PLC/PRF/5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2.5±0.92)%,显著高于单用Ad.IL-24组的(46.8±0.74)%和EPI组的(32.2±0.69)%(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IL-24与5-Fu或EPI联合应用明显导致细胞在G2/M期阻滞;Ad.IL-24+5-Fu组细胞凋亡率为(52.15±2.32)%,显著高于单用Ad.IL-24组的(28.36±3.49)%和5-Fu组的(8.27±2.61)%(均P〈0.05);Ad.IL-24+EPI组细胞凋亡率为(58.67±1.73)%,显著高于单用Ad.IL-24组的(28.36±3.49)%和EPI组的(11.82±1.91)%(均P〈0.05)。结论:Ad.IL-24与5-Fu或EPI联用能显著提高对肝癌细胞株PLC/PRF/5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da-7/IL-24对不同类型的肝肿瘤细胞及正常肝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mda-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da-7,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PLC/PRF/5和正常肝细胞L02,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钙蛋白酶抑制剂Ⅰ (ALLN,25 μmol/L)预处理上述细胞30 min,观察阻断内质网应激通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感染Ad-GFP比较,Ad-mda-7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P<0.0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P<0.01,其中对HepG2细胞影响最明显),而对正常肝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ALLN预处理能部分抑制Ad-mda-7的上述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Ad-mda-7 能诱导HepG2细胞BiP/GRP78、Bax蛋白高表达(P<0.01),caspase-12、caspase-3活化及p38 MAPK磷酸化;ALLN预处理能抑制Ad-mda-7转染引起的Bax蛋白高表达及caspase-12、caspase-3活化;而对BiP/GRP78的高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无影响.结论:mda-7/IL-24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相似文献   
9.
肿瘤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不同于正常的组织细胞,其中某些基因会出现异常表达.基因表达上调为靶向给药提供了靶点,从而避免在治疗肿瘤时伤及正常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都是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分子.针对HER2的赫赛汀(herceptin)已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而针对FAS的药物浅蓝霉素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近年来研究发现,FAS和HER2在某些肿瘤细胞(如乳腺癌细胞、卵巢癌细胞等)中同时高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着信号通路上的联系,而且用药后具有协同抑制作用.本文对肿瘤细胞中二者的相互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期因子转录物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定位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期因子 (Midkine,MK)转录物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 noma ,HCC)中的定位情况与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 33例人HCC组织、10例良性肝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瘤旁肝组织进行了MKmRNA及蛋白的定位与表达研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原位杂交结果具有一致性 (χ2 =0 5 0 0 ,P >0 0 5 )。MK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MKmRNA及蛋白的阳性信号聚集于HCC细胞质。在HCC细胞外组织中亦有MK表达 ,尤以血管密集处明显。HCCMK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学类型、分级等临床病理学特点无相关性。结论HCC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MK增加 ,并可能与促进HCC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