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优10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33岁,公司职员.因"右侧腰腿痛1个月,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端坐或行走时明显,卧床时减轻,日夜无差别,经休息后无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舟状骨隐匿性骨折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结果最后确诊舟状骨骨折8例,占所有可疑骨折的34.8%,对所有确诊病例随访6个月~3年,无骨折移位、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发生;排除舟状骨骨折15例,所有排除病例随访3~4个月,未出现漏诊病例,腕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有利于腕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及局部肿胀的早期消退,对于潜在的骨折有足够的腕关节制动,避免因延迟诊断或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髓内钉固定术与传统方法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28例,在干骺端髓内钉入口处以环锯取骨,植入骨折端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以锥型开口器开口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下肢功能状况.结果:两组病例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下肢功能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全部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对照组一期愈合29例,有4例胫骨骨折延迟愈合行髓内钉动力化后愈合,1例股骨骨折因不愈合行植骨手术后4月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5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更快.研究组经环锯取骨后未出现干骺端医源性骨折,未影响髓内钉的置入,安全性良好.结论:干骺端环锯取骨植骨结合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手术安全,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损伤[1],由Taylor等[2]于1948年首次经1例尸体解剖证实,表现为颈椎间盘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水平横断性撕裂,多伴有前纵韧带断裂,提示可能存在瞬间脱位,导致脊髓损伤.但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排列大多正常,容易引起漏诊、误诊[3].因早期缺乏有效固定和正确治疗,约5%~10%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4].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笔者收治1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导致的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患者,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置入融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段万礼 《浙江医学》2007,29(12):1307-1308
锤状指的治疗方法较多,但都存在一些弊端。笔者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用自行设计的双钢丝法治疗新鲜锤状指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肩胛骨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占全身骨折的0.1%~0.2%,多由高能量直接暴力所致,常为粉碎性错位。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剥离多、血供影响大、术后制动时间长、粘连广泛、影响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采用改良肩后外侧入路治疗明显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损伤,由Taylor等于1948年首次经1例尸体解剖证实,表现为颈椎间盘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水平横断性撕裂,多伴有前纵韧带断裂,提示可能存在瞬间脱位,导致脊髓损伤。但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排列大多正常,容易引起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由于多种耐药细菌存在和手术切口处理不当,骨科手术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进行骨科手术患者多为外伤引起的急性病症或中老年体弱患者,局部供血能力较差,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若切口处感染,轻者延缓伤口愈合,重度患者可导致骨髓炎甚至危及生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刻不容缓,现  相似文献   
10.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是处理各种脊柱紊乱、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是传统PLIF术需要大范围剥离椎旁肌,破坏棘上、棘间韧带,造成腰椎迟发的脊柱不稳以及部分患者术后残留顽固性腰背痛[1,2]。本次研究采用腰椎双侧旁正中切口,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PLIF治疗28例腰椎退行性疾患,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上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