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39岁,主因头部和颈部不自主运动9个月,于2015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2014年8月中旬)孕6周感冒后,自觉双眼发干、畏光,眼球转动时摩疼感,挤眼可缓解,相继出现不自主咂嘴、抬舌、咬牙,右侧面部紧绷感;2014年9月上述症状更加明显,并出现发音不清、音量减小、音调升高,饮水呛咳,咀嚼速度增快,右侧颈部僵硬感。2015年2月出现持续性向右侧斜颈,不自主点头,当地医院诊断为"多动症"。2015年3月上述症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近75%累及关节面[1],采用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切口并发症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2].2009年6月-2011年9月笔者应用跟外侧动脉改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48例(56足),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既往在其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上一直存有争议,水通道蛋白4( AQP4)抗体的发现,不但为NMO是独立于MS的疾病实体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而且把NMO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该文就AQP4抗体在NM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包括介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基底膜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雷  杨俊  秦建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2-1924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治疗组中VD大鼠皮下注射bFGF.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痴呆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比痴呆组明显减少(P<0.01),痴呆组、治疗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43±3.11)s、(12.63±3.12)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对以头痛起病的脑膜癌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李敬成  林敏  武雷  林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62-7064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41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为脑膜癌病28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形细胞的患者共28例,余13例分别诊断为偏瘫性偏头痛1例,普通偏头痛2例,眼肌麻痹性偏头痛2例,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3例,肌紧张性头痛3例,静脉窦血栓2例.结论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常以头痛起病,反复CSF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骶岬周围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骶岬周围血管(bloodvesselsofperisacralpromontory,BVPSP)的解剖学特点,为与其相关的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体37具,观测BVPSP的组成,骶中血管的来源、走行、直径以及骶岬距骶1横干静脉的距离。结果BVPSP由左右髂总动静脉和髂内动静脉,骶中动静脉上段和骶1横干静脉组成;骶中动脉均来自腹主动脉;骶中静脉变异较大,管壁薄、缺乏瓣膜;在骶岬水平,骶中动、静脉的直径平均是1.02mm和2.53mm;骶中血管少在左侧近骶岬段经过。骶岬平面距骶1横干静脉的平均距离为5.75mm。结论BVPSP组成复杂,特别是骶中静脉变异多,骶1横干静脉距骶岬平面较近、与周围血管吻合丰富是造成与骶岬相关手术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3例截瘫患者外踝褥疮,均为男性;年龄30~56岁,平均42.6岁.褥疮发生至手术修复时间分别为3、4、6个月,平均4.3个月.褥疮面积为2.0 cm×3.0 cm~5.0cm×7.0 cm.结果 3例患者腓骨长肌逆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原褥疮处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褥疮未再复发.结论腓骨长肌逆行肌瓣修复截瘫患者外踝褥疮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对非截瘫患者的应用尚需慎重.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2005年11月24日因不全流产来院治疗,治疗后带灯心止血糖浆(批号20050404,生产日期2005年4月23日,有效期2007年4月22日,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回家自服。2005年11月25日自服灯心止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