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冷刀加电切与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择直径≤1.5cm的尿道狭窄患者70例,用冷刀加电切33例,用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3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失败率进行比较.结果 冷刀加电切手术时间(43.48±10.64)min,并发症8例,手术失败3例;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手术时间(44.59±10.43)min,并发症3例,手术失败4例.结论 冷刀加电切与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手术时间和手术效果类似,但用等离子杆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并发症明显少于冷刀加电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2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囊肿无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和CT是诊断肾上腺囊肿的重要手段,手术是肾上腺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病理才能确诊。结论肾上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囊肿大小、并发症和原发病的情况。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EGFR基因的表达,探索采用该技术干预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制备3个针对人EGFR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BIU-87细胞48 h后,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3个sh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LRIG1(tandem leucine-rich repeat s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1,LRIG1)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降,通过对人前列腺LRIG1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同源模建,虚拟筛选出LRIG1的功能蛋白,试图为前列腺癌新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LRIG1的同源蛋白LRRC4 C蛋白的晶体结构(PDB号3 ZYJ)为模型,通过MODELLER软件搭建LRIG1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采用柔性对接的虚拟筛选技术,以荷兰SPECS公司的202490个化合物进行对接和打分,挑选出排名靠前的10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AMBER软件分别进行2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分析这10个小分子的结合模式、 动力学轨迹的RMSD、RMSF、 结合口袋的氢键以及它们的结合能量.结果 10个小分子化合物都具有一致的结合模式,而且都具有激活LRIG1活性的潜在能力.结论 发现与人LRIG1具有潜在特异结合能力的激动剂,可以为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的确立及开发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开放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RRP,前50例(A组)采用Walsh或poor方法处理耻骨后背侧静脉复合体(DVC),后50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3项止血措施:①在DVC远端预置7号连续缝线;②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③在游离神经血管束(NVB)前预置4-0可吸收线或游离NVB后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存侧和直肠浆膜层上方的狄氏筋膜深层。通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来比较3项止血措施在RRP中的作用。结果:A组与B组在年龄、PSA、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1 103.00±528.03)ml和(482.00±364.60)ml,明显高于B组的(528.00±258.96)ml和(140.00±266.28)ml(P<0.05)。结论:通过在DVC远端预置连续缝线,离断尿道后用细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列腺尖端血管蒂,在NVB上方预置细可吸收线或在游离NVB后用4-0或细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肛提肌筋膜残侧和直肠切除术上方狄氏筋膜深层,可在RRP中达到明显减少术中失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适合中老年肾移植患者的血环孢素A(CsA)浓度。方法135例肾移植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青年组96例,年龄(37.0±9.0)岁;中老年组39例,年龄(56.3±5.7)岁。均采用微乳化CsA胶囊、霉酚酸酯(MMF)及皮质类固醇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测定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血CsA浓度谷值(C0)和峰值(C2),观察并比较两组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人、肾1年存活率,青年组分别为92.7%和87.5%,中老年组分别为94.9%和92.3%(P>0.05);1年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青年组为22.9%,中老年组为17.9%(P>0.05);CsA的肝、肾毒性发生率,青年组为26.0%,中老年组为23.1%(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青年组为25.0%,中老年组为28.2%(P>0.05)。术后各个时期中老年组的CsA用量及C2均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中老年肾移植患者服用微乳化CsA胶囊时,其用量和需维持的血药浓度均应低于常规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21例保留阴茎勃起神经在膀胱前列腺切除、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阴茎勃起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T2a~T3a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保留阴茎勃起神经膀胱前列腺切除和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术后6个月随访电解质、行影像学或膀胱镜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评估国际勃起功能障碍指数(IIEF).结果 随访6个月~5年,无代谢性酸中毒,1例低血钾,肾、输尿管外形正常,无残余尿,最大尿流率为(28.83±6.96)mL/s,11例IIEF-5≥11分(52.4%),2例T3aN1术后10个月和15个月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保留阴茎勃起神经的膀胱前列腺切除、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尿控情况良好,阴茎勃起功能尚满意.如术中注意保护副阴部动脉和采用前列腺筋膜内保留阴茎勃起神经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颈重建术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控的作用。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保护尿道膜部括约肌和前列腺旁血管神经索,在重建的膀胱颈部后壁折叠缝合1针。结果:30例术后随访3~40个月。膀胱控尿正常者28例,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结论:保护尿道膜部括约肌,血管神经索和重建的膀胱颈部后壁折叠缝合1针能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术后用羟基喜树碱作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143例患者中,98例在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6例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无癌变.结论: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