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当前放射科业务工作流程关键点,利用DICOM标准中Modality Worklist流程管理服务,给出了基于Ensemble集成平台的DICOM Modality Worklist服务设计和应用分析。服务的实现不仅能够为设备提供患者基本信息、检查信息,实现HIS与数字化影像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信息传递的一致性,而且提高应用的稳定性,降低了Worklist的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流出道储囊应用于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在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收治的1例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联合重建储囊式流出道的晚期泡型肝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HAE包块广泛侵犯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压迫左肝动脉。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ELRA术,术中行HAE病灶切除后,利用部分尚未受侵下腔静脉重建肝左静脉,使肝左静脉为储囊样,将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行左肝外叶自体肝移植。结果 手术总费时11.5 h,手术失血量共约600 mL。术后除保肝等常规治疗外,24 h后加用抗凝治疗,无胆汁漏、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1 d顺利出院。结论 ELRA术是治疗晚期HAE的有效手术方式,个体化流出道管道重建策略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储囊式流出道重建可有效避免残肝增生导致的流出道扭曲,为避免肝脏淤血以及继发性布-加综合征等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相关统计显示,常见的出生缺陷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缺损(Nerve tube defect, NTD),其中21-三体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缺陷之一[1]。有学者指出,在超声基础上对产妇进行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2]。基于此,本文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胎儿出生缺陷率及危险性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80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改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改良组),41例行传统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组(传统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腹腔内出血、淋巴漏、胃排空障碍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较传统组胰瘘总发生率明显减少[5.12%(2/39)vs.24.4%(10/41),P0.05],其中,改良组2例均为生化漏,无B/C级胰瘘,传统组生化漏2例,B/C级胰瘘8例。结论:改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术较传统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术能明显降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94-49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积分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8.9%和82.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人乙状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中,肿瘤性穿孔9例,非肿瘤性穿孔26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例(37.1%),存活22例(62.9%),术后再发穿孔行二次手术5例,伤口感染8例,伤口裂开行二期缝合2例。结论:老年人群乙状结肠穿孔有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准确判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41例不伴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A组)10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133例,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C组)8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胃-空肠吻合术(D组)124例.术后A、C两组分别有7.9%及6.0%的患者再发胆道梗阻,A、B两组分别有8.9%及8.3%的患者出现消化道梗阻,四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3,P=0.123).结论 对不合并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胰头癌患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能有效预防术后再次胆道梗阻;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消化道梗阻发生率,而胆囊-空肠吻合术仅可在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或胆管吻合条件不具备时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8.
瑞金县中医医院,座落于县城象湖镇,直属县卫生局领导。现任院长郭爱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医院坚持“病友至上、优质服务、信誉第一”的办院宗旨,坚持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不断充实中医力量,扩大中医队伍,并通过选送进修、自培带徒、开展学术交流等途径、提高了广大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索质。在原有基础上,医院先后新建、扩建了 X 光室、化验室、针灸室、理疗室、中医痔科、妇儿科、药品加工室等中医临床科室,增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巨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系中年男性,巨大肝细胞癌(66 mm×60 mm×102 mm大小)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时发现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右支癌栓。经MDT讨论及评估后,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化疗方案采用FOLFOX,免疫治疗药物为信迪利单抗,靶向药物为仑伐替尼),进行了3次转化治疗后肝内病变大部分液化坏死并明显缩小或消失,再次经MDT讨论并评估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未见确切肝细胞性肝癌成分。术后6个月时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巨大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癌栓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仍有机会获得手术治疗机会。MDT模式可为此类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病2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23例采用针刺敷贴,对照组108例采用口服桂龙咳喘宁,观察治疗后对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也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免疫球蛋白IgG明显下降,补体C3升高(P<0.01),提示穴位敷贴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结论:穴位敷贴是防治咳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