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根治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胃癌根治术时发现肝动脉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胃癌根治术时遭遇的肝动脉变异情况。结果208例中发现肝动脉变异3例,术中游离时注意保留肝脏、胆囊的血供分支。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注意肝动脉变异可能,避免损伤邻近器官的血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月1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9例(59.4%),漏诊13例(40.6%);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发生并发症9例(28.1%)。十二指肠瘘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术后肠外营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腹水中细菌DNA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空肠-空肠吻合组;C组为空肠吻合口瘘组;D组为回肠-回肠吻合组;E组为回肠吻合口瘘组。采集手术前后外周血及术后腹水,抽提DNA, 比较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PCR阳性率,并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情况。结果:(1)C,E组术后外周血lacZ基因PCR阳性率与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组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显著高于B,D组(P<0.05)。(2)C,E组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3)C,E组腹水lacZ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C,E组腹水16SrRNA基因阳性率与外周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PCR检测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对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2)检测术后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热双蒸水、生理盐水、右旋糖酐40 序贯腹腔冲洗的方法,行体外试验与动物试验。发现45 ℃双蒸水浸泡腹腔20 min 后能完全杀灭体外培养的B6F10 细胞;右旋糖酐40 部分抑制B16F10 细胞对胶化培养板孔壁的粘附。小鼠腹腔注入B16F10 细胞后,按上述三联合液序贯冲洗可预防70 % 的C57 BL/6j小鼠发生腹膜癌病,未见毒副作用。在此冲洗的基础上,腹腔内保留氯氨铂,疗效高达88-9 % ,但毒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5月14日至6月16日广州市卫生防疫工作队赴四川江油市救灾相关调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卫生学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对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救援现场的消毒杀虫、饮水监测、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存在问题整理归纳,探讨应对策略.结果灾后江油市的疾病监测系统不同程度受损,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地震前下降12%,比去年同期减少45%;生活用水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大部分居民饮用水游离余氯低于0.1mg/L;消杀工作已开展,但不规范;强化免疫接种冷链条件不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2.1%的灾民出现焦虑症状.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控制灾后疫情发生. 结论 卫生防疫救援队深入现场后应迅速开展灾区卫生学评估工作;科学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居民饮水监测及计划免疫,尽快恢复疾病监测体系,及时排查可疑传染病;心理健康教育为一项长期灾后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及时查明和处理灾区消毒杀虫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和中毒事件.方法 调查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掌握中毒药物的来源、品种、主要成份、使用方法及对人的危害.结果 2008年6月5日江油市彰明镇北江村7名消杀人员进行杀虫,喷洒药物后1 2h均出现眼睑部发痒、眼睑肿胀,手、颈部皮肤局部发热和烧灼感,局部出现红疹.2008年6月7日彰明镇福田村7名村民误服杀虫药中毒,主要症状为舌头发麻、喉管麻痹、发痒、恶心、呕吐.14名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有密切接触消杀药物高效氟氯氰菊酯(优士牌)史. 结论 该两起事件分别为直接接触杀虫药(高效氟氯氰菊酯)致接触性皮炎和误服杀虫药致中毒事件,灾区需进一步规范消杀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定川白芷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最大残留的限量标准(MRLs).方法采用乙酸乙酯冰浴超声提取,SPE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质,GC - NPD法检测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残留量.结果建议将川白芷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为:敌敌畏0.2μg·g-1、乙酰甲胺磷0.5μg·g-1、乐果0.2 μg·g-1、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2014-2019年广州市涂阳肺结核时空聚集性,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4-2019年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简称涂阳患者)病案数据,以街镇为单位应用OpenGeo 1.8和SatScan 9.5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分析结果采用ArcGis 10.4进行可视化.结果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和基因进化特点进行监测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研究数据。 方法 采集2014 — 2017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绘制血凝素(HA)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和基因进化特点。 结果 2014 — 2017年累计检测外环境标本28 252份,检出H7N9阳性标本888份,阳性率为3.14%。 检出率2015年最低,2014年最高,分别为1.60%和3.89%。2 — 5月出现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高峰,4月检出率最高为13.00%。 测序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8.6% ~ 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2.0% ~ 100%。 裂解位点分析发现,2017年外环境开始出现高致病性H7N9病毒。 进化分析发现,HA基因呈现多进化分支特点。 结论 2014 — 2017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持续存在且病毒变异较快,呈现基因多样性。 2017年外环境已发现高致病性H7N9病毒,近年病毒HA基因归属于华南分支,呈现本土化,同时监测到来源于野鸟的另一独立分支的病毒存在,提示加强本地区野鸟H7N9禽流感病毒监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