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和总结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青春期后发病,分别因隐睾肿痛伴发热及不育超声检查发现睾丸肿物人院。B超均为界限清楚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分别为2.1cm×1.5cm和1.0cm×0.8cm,瘤标及激素水平均正常。结果: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后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排列,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分别随访32和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尤其是青春期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双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均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7~70岁,囊肿直径(7.70±1.54)cm。本组患者9例双侧囊肿位于肾脏腹(外)侧,仅1例单侧囊肿位于肾盂旁,均适合此手术方式。于脐部作一2~3cm切口建立自制单孔操作通道,切开结肠旁沟处的侧腹膜,游离并暴露囊肿。在距肾实质约5mm处用超声刀将大部分囊肿壁完整切除,撤出腹腔镜,保留操作通道,改变患者体位并以同样方式处理对侧囊肿。结果:9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因囊肿位置特殊,术中分离较困难,在合适部位增加一5mm操作通道。手术时间平均(91.7±24.7)min,术中平均出血(38.9±25.8)ml,平均术后住院(3.5±1.7)d,术后平均留置引流管2.1d。术后随访3~12个月,脐部切口愈合良好,囊肿无复发,无脐疝等相关手术并发症产生。结论:采用自制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治疗双侧肾囊肿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具有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为双侧肾脏病变提供新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腹部钝性伤致输尿管断裂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损伤,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24岁.因右侧中下腹疼痛5h于2001年4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腹部挤压受伤,5h前突然出现右侧中下腹疼痛.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壁平软,右侧中下腹部疼痛,有压痛,无反跳痛.右侧输尿管径路有压痛,耻骨上膀胱区略膨隆,无压痛、反跳痛.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等.IVU检查可见右输尿管造影剂中断,右侧输尿管平第5腰椎水平有造影剂外渗,考虑输尿管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憩室的前列腺巨大结石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并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和前列腺憩室的前列腺巨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尿失禁22年,间断排尿困难伴尿频9年,加重3个月。既往有脊柱裂及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病史。术前尿常规:WBC 17~20/HPF,RBC 12~15/HPF。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盆腔CT:隐性脊柱裂,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巨大结石。结果: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钬激光碎石术,结石成分为碳酸磷灰石。术后2周复查影像尿动力学: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好转。术后至今随访17个月,尿失禁较术前明显减轻,尿线粗。结论:前列腺憩室合并前列腺巨大结石非常罕见,而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为其发病的一个因素。膀胱镜检查是准确的检查方法。对于年轻和需要保留性功能者可采取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术中结合直肠指检尽量彻底清除结石,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雷公藤治疗肾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数据库预测雷公藤的靶点。自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肾癌相关靶点,并通过Venny 2.1.0获得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诱导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615 mg/ml雷公藤溶液(将1 845 mg雷公藤颗粒溶于3 ml水)2.46 g/kg,10 μl/次,1次/d,共给药21 d;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5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T肿瘤蛋白p53(TP53)、JUN、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和MAPK14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雷公藤有效药物成分28个,潜在靶点117个。识别出13 425个相关疾病靶点,最后获得113个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在PPI网络中,AKT1、STAT3、TNF、TP53、JUN、MAPK8和MAPK14是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类固醇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积极调节细胞迁移、对TNF的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等;MF涉及膜筏、膜微区、质膜的外侧、膜侧、质膜筏、突触前膜、小窝、转录调控复合体、突触后膜、突触膜等。KEGG分析显示雷公藤治疗肾癌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雷公藤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P<0.05),TP53蛋白表达增加(P<0.001),AKT1、STAT3、TNF、JUN、MAPK8和MAPK14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01)。结论预测了雷公藤治疗肾癌的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