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体外光化学治疗(ECP)方法提高淋巴细胞凋亡诱导率的效果。方法以无菌离体移植肝供者脾脏作为实验材料,分别以改良和传统ECP方法制备供者脾脏淋巴细胞悬液(SP),所得SP经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联合A波段长波紫外线(UVA)照射(PUVA)、8-MOP、UVA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组;不同处理的SP于37℃、50 mL/L CO2孵箱中培养过夜(6~8 h),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改良ECP方法制备的SP,经PUVA、8-MOP、UVA处理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分别为(95.33±3.03)%和(97.10±2.12)%,(23.39±4.55)%和(36.32±6.63)%,(66.98±3.60)%和(68.65±4.35)%,与对照组(12.82±1.86%和13.4±2.65%)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ECP法各实验组早期及总凋亡率分别为(79.73±4.21)%和(82.70±4.13)%,(61.42±2.28)%和(68.91±2.18)%,(19.30±1.78)%和(28.06±1.88)%,(10.84±0.98)%和(12.77±1.2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法与传统ECP法相比,早期和总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晚期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ECP方法可简便、安全、高效提高离体脾脏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为进一步研究ECP诱导的树突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AL)的效果。对术后2周内AL,先行禁食水、抗生素、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术后2周,行造影及CT评估,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若患者为2根引流,待稳定后留存1根双套管;对入院时已处于术后2周AL,直接行造影、CT评估后,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待更换黎氏双套管1周后,逐渐将双套管换细,此后应用生物蛋白胶行封堵,连续观察3 d后,封堵口无液体渗出,行全腹部CT评估。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5.2%,封堵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0.0(25.0~51.0)d,成功患者均无吻合口狭窄、出血。结果表明,蛋白胶封堵治疗AL效果明显,封堵前行造影及CT检查,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窦道评估的影响,可有效评估窦道方向有无分叉及脓腔,可测量窦道长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不同单一器官移植后调动机体免疫反应的力度各不相同,故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种类及剂量有所差异,多器官联合移植工作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则更为复杂,是移植工作者需要逐步总结的经验之一.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02-04/2009-07肝肾联合移植患者10例,以单独肝移植及肾移植患者为对照.3组患者术后早期抗排斥治疗均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同时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疗法.肝肾联合移植组和肝移植组患者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mg冲击,术后第1天激素用量为160mg,分2次给药,此后每日递减40mg,术后第5天改为20mg泼尼松口服,术后2个月停用激素,术后6个月停用霉酚酸酯,仅应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肾移植组术中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00mg冲击,术后前3d应用甲基泼尼松龙500mg,此后每日50mq泼尼松口服,逐渐递减至每日10mg长期维持,术后长期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结果与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他克莫司用量同肝移植患者相近(P>0.05),但低于肾移植患者(P<0.05,P<0.01):肝肾联合移植和肝移植患者激素和霉酚酸酯用量亦明显低于肾移植患者,并且均在半年内停用激素和霉酚酸酯,肾移植患者需长期应用.3组病例1年后维持用药逐渐体现出个体差异现象.肝肾联合移植组均未出现远期肝功能异常,同时低剂量抗排斥药物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较小,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早期的应用参考单肝移植患者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激素和霉酚酸酯可在6个月内停药,他克莫司用量可低于单肾脏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4.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治疗早期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的46例(治疗组),与标准根治术(Halsted根治术)加放疗66例(对照组)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活质量和保留乳房的美观效果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3,5,8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7.8%,80.5%,76.1%,对照组分别为97.0%,87.9%,71.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4.3%,对照组为4.6%;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9.6%,对照组为16.7%,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保留乳房总优良率达93.2%。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放疗治疗早期乳癌疗效同Halsted根治术,是治疗早期乳癌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氟尿嘧啶经胃左动脉和外周静脉化疗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合理性。方法 比较氟尿嘧啶(5-FU)经胃左动脉和外周静脉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 胃左动脉给药组的门静脉 血中5-FU浓度为外周静脉给药组的4 ̄200倍,而且5-FU高浓度的维持时间明显延长;癌组织和癌旁淋巴组织中5-FU水平分别为静脉给药组的19倍和23倍。结论 胃左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可明显增加癌肿局部的化疗药物浓度,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免疫状态、感染真菌的种类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结果20例患者念珠菌感染17例,死亡2例,曲霉菌感染3例,死亡2例。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率70%,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100%。结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高发,以危重患者为主要目标人群,发生早,病情重。诊断分三级,达到临床诊断即应及早治疗。治疗以伏立康唑为首选,严重感染者联合应用卡泊芬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2 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治疗组 ) ,3 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灌注化疗后 ,症状减轻 ,肿瘤缩小 ,有效率 (CR +PR )为 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 ,胞浆凝固、坏死 ;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血管出现内膜增生 ,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 2~ 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 13 .6% ,对照组 3 3 .3 % (P <0 .0 1)。治疗组 5年生存率 5 9.1% ,对照组 2 6.7%(P <0 .0 5 )。结论 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肠道粘膜发生损害,可造成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被认为是发生多器官损害的共同通道[1],本实验在自制的大鼠外伤性肠破裂模型上观察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在血浆和肠粘...  相似文献   
9.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并确立早期防治措施。 方法:①对象: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于2002-04/2007-09完成的25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②方法:胆管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并发胆漏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严重者行二次肝移植术。 结果:18例胆漏患者均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9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扩张术治愈,其中3例放置了胆道支架;6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2例接受了二次肝移植,2例恢复不佳。 结论:改进手术方法、缩短移植物冷热缺血时间及保护胆管血供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处理得当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动脉置泵区域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中选择性动脉内置泵区域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胃底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对手术证实不能切除的,经选择性动脉内置泵灌注化疗治疗的38例晚期胃底贲门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吞咽困难缓解率达100%,腹痛缓解率达88.5%(23/26),肿瘤缩小率84.2%(32/38),其中5例经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1年生存率71.1%,2年生存率21.1%,其中3例生存3年。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置泵区域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的有效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甚至可以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