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承镐  承征宇 《中国药事》2006,20(9):515-516
随着全国药品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能力都面临新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药品监管人员必须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B超引导经皮肾盂穿刺造影配合ESWL,治疗用常规方法X线难以定位的输尿管结石45例。一次性穿刺全部成功,碎石成功率93.3%。本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IURP)后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并与TURP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病理学特征反TuRP术中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该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及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与病理学分类呈明显相关性.以血管增生为主型术中出血量多.随体积增大(>60 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与TURP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结论 TURP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但是前列腺体积大小及合并前列腺炎的程度与术中出血量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经尿道切除或尿道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不同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并取得满意疗效,提出熟练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可靠、适应症广等优点,尤其适宜于全身条件较差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65例BPH患者尿NAG活性、放射比浊法检测血β2-MG、紫外法检测BUN、苦味酸法检测Cr及尿动力学检测最大尿流率,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29.55±12.81)U/g 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1±6.87)U/g Cr(t=3.052,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与最大尿流率之间呈显著相关(r=0.795,P<0.01).患者中合并双肾积水9例,尿NAG含量(94.50±44.16)U/g Cr,与不伴肾积水组(19.12±1.73)U/g 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7,P<0.01).结论 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受损,尿NAG活性可能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指标及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全身条件较差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应用经尿道切除或尿道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不同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结果:所有应用该治疗方法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肾积水和肾功能得到了改善。结论:熟练应用经尿道切除或尿道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不同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尤其适宜于全身条件较差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1989年3月以来,对30例全身条件较好的闭合性或医源性肾损伤导致的肾出血病例,早期采用膀胱镜窥视下输尿管逆行插管,行患例肾盂内止血药液等持续冲洗治疗,其中25例患者肾出血得到控制,明显优于单纯静脉给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开放性肾探查手术可能给患者带来的较大损伤。提出在明确诊断和病人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施行肾盂止血药法灌洗,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受损伤的肾小血管,促使其收缩和修复,又可以清除已产生的血凝块等,有利于损伤肾脏本身的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对肾损伤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病例23例,年龄48~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术前评估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最大尿流率为3.2~14.8mL/s,平均(7.2±3.1)mL/s;膀胱残余尿35~120mL.所有病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截石位5、7点部位).术后从尿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拔管后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长期尿潴留膀胱顺应性差延迟1个月拔管,拔管后排尿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3.4~25.8 mL/s.平均(15.1±4.2)mL/s(P<0.01),膀胱残余尿为0~35 mL.未出现1例尿失禁及尿道阴道瘘,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能有效地治疗因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术前应当明确诊断,尿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前列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再次TURP手术的50例患者前后两次手术标本(再次TURP组)和50例仅有一次手术患者的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CD34、VEGF、AR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及VEGF、AR指数,并对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和对照组标本、再次TURP组两次手术标本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AR在所有标本中均有表达。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中MVD值、VEGF指数、AR指数分别为:35.83±20.92、7.55±2.72、6.17±1.86,再次手术的标本为:32.16±16.65、7.06±2.36、6.99±2.44;对照组为:20.56±6.99、4.28±2.62、4.16±1.34。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MVD值、AR、VEGF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TURP组前后两次手术标本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AR指数和VEGF指数、VEGF指数和MVD值、AR指数和MVD值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0、0.705、0.525(P<0.05)。结论: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高MVD值及AR、VEGF的高表达是导致其TURP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作为判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诊治1例原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患者,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术,病理证实为PTCC,免疫组化染色:S100阴性(-),CK阳性(+++),P53阳性(+++),PSA阴性(-),术后随访至今无瘤存活。结论 原发PTCC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早期发现并手术,术后联合放疗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