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阐述常见自体器官移植技术(autologous organ transplantation,AOT)的应用及进展。方法 对常见AOT,包括自体肝移植、自体肾移植及自体小肠移植技术的既往文献和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结果 AOT解决了病灶在体切除无法控制的出血、脉管重建困难、病灶无法根治性切除等问题,扩大了部分疾病治疗的适应证。结论 AOT技术对于我国供体紧缺的局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提供了更多潜在的供体。AOT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了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同时避免因等待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所致的病变进展,但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获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巨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系中年男性,巨大肝细胞癌(66 mm×60 mm×102 mm大小)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时发现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右支癌栓。经MDT讨论及评估后,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化疗方案采用FOLFOX,免疫治疗药物为信迪利单抗,靶向药物为仑伐替尼),进行了3次转化治疗后肝内病变大部分液化坏死并明显缩小或消失,再次经MDT讨论并评估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未见确切肝细胞性肝癌成分。术后6个月时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巨大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多发转移并门静脉癌栓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仍有机会获得手术治疗机会。MDT模式可为此类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1951-2015年疟疾流行趋势,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为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1951-2015年疟疾监测相关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恭城县1951-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 535例,发病率150.19/10万,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流行最严重,分别报告疟疾病例12 386例和10019例,年均发病率为879.14/10万和603.94/10万,70年代后疫情日趋平缓,自1978年报告5例本地疟疾病例后再无内源性病例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于1981年开始有报告,80年代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1例,90年代报告36例,本世纪2000-200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所下降,但到2010年以后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2010年前主要为国内的云南、海南、广东;2010年后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为国外柬埔寨、缅甸、尼日利亚.病例所从事工种主要以挖矿为主,建筑次之,分别占33.87%和25.81%.结论 恭城县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避免二代病例的发生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静脉剥夺术(laparoscopic liver venous deprivation,LLVD)在二步肝切除术中促进对侧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快速增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22年1月通过基于LLVD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的1例45岁女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级)伴肝脏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一期LLVD术后肝脏功能于10 d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且FLR相对增长比在术后第10天时即达到98.35%;二期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胰腺体尾部+脾切除术,患者于术后第8天时康复出院,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从本病例分析结果看,LLVD术能安全有效地促进FLR快速增长,为二步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多种血管材料重建肝静脉在离体肝脏切除联合自体肝脏移植(ex-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ELRA)治疗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中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行ELRA联合复杂肝静脉重建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为一60岁男性,因巨大HAE入院,患者体质量60 kg,标准肝脏体积为1 024.5 mL。影像学检查提示包虫病灶侵犯第一、二肝门、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CT三维重建提示残余肝脏体积为1 270.6 mL。患者入院后予以支持治疗并严格评估后行ELRA,术中发现多支肝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广泛受侵,在“在体优先”原则下,在体劈裂肝脏结合离体切除包块,选取同种异体静脉、自体肠系膜下静脉及肝圆韧带将肝静脉修补重建为一广口流出道,将修补重建的肝静脉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行端侧吻合,残余肝脏行自体肝脏移植术。手术时间16 h,术中出血约2 000 mL。术后予以他克莫司口服,2...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以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0%、40.20%、22.2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远处转移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动静脉瘘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影响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切除重建在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复杂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IVC,侵及肝后IVC及双侧肾静脉主干。术中超声探查可见IVC及双肾静脉主干内机化血栓形成。阻断左侧肾静脉后,术中行超声探查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前后对比未见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术中完整切除左肾静脉并缝扎断端,取出右肾静脉内机化血栓后,成功行原位自体右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检查提示重建的人工IVC通畅,双肾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流灌注良好,未见回流障碍。术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于术后19 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IVC平滑肌肉瘤(inferior vena cava leiomyosarcoma,IVCL)。结论 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治疗复杂腹膜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左侧肾静脉可视术中情况予以结扎离断,但需联合术中超声(造影)综合评判决定。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