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地:探讨内皮特异性分子(ESM)-1在乳腺浸润性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者的ESM-1表达,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M-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中。ESM-1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LMVD相关(P〈0.001)。结论:ESM-1能促进乳腺癌淋巴管增生,并与肿瘤大小和淋巴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8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采用食管空肠侧侧π形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8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92±32 min,平均出血量75±35 mL,术后平均住院日15±2 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腹壁穿刺孔无肿瘤种植。结论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食管-空肠的π形吻合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化放疗的推广,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LR)的风险有所减少,但其发生率仍有6%~15%[1].而局部复发相关的症状不典型,治疗棘手,预后差[2].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min,中位出血量8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肿瘤组织中存在淋巴管新生明显增加,并与肿瘤的浸润、淋巴转移、预后等均有明显关系.近年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和新实验方法的出现,使肿瘤淋巴管生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肿瘤淋巴管生成原因、分子机制以及淋巴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探讨直肠癌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LYVE 1)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MLD)与直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LYVE 1的表达及MLD。结果示,直肠癌组织癌中心区及周边部MLD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癌周边部的MLD明显高于癌中心区;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组直肠癌中MLD分别比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淋巴管的发生,主要位于癌周边部,其可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直肠癌组织的MLD可能成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EGFR-3信号途径在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VEGFR-3的表达,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率为100%,高于正常组织组(P<0.05);LVD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对照组,且淋巴结有癌转移组(N+)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NO)(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R-3,表达强度随淋巴结转移的严重度增加而增强,VEGFR-3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特点,探讨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直肠癌和癌旁组织标本90份及正常直肠组织标本30份,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表达,计算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并结合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边缘区LMVD(11.3&#177;4.6)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5.1&#177;2.1)(P〈0.01)。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3.8&#177;2.5)(P〈0.01)。直肠癌边缘区高LMVD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P〈0.01)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直肠癌边缘区高㈣与肿瘤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边缘区LMVD是判断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咀嚼橄榄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结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后咀嚼橄榄,对照组术后不咀嚼橄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和胃肠道并发症指标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机体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4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1d、术后第1d和第7d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抑制,腹腔镜手术后第1d的上述免疫指标虽有进一步障碍,但没有显著性意义,且术后第7d迅速恢复。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一周内顺利恢复,是患者手术后能够迅速恢复的免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