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和照射大鼠几种组织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研究崔玉芳高亚兵彭瑞云杨瑞彪王德文放射性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及其机理一直是辐射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有关肥大细胞(MC)在其中的作用却并不清楚。本实验应用爱新蓝-番红花红双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反式激活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B(NS4B)转染细胞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克隆HCV NS4B蛋白反式激活相关基因.方法以HCV NS4B表达质粒pcDNA3.1(-)-NS4B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文库扩增后得到33个阳性克隆,经菌落PCR分析显示其中28个克隆含有大小不等的200~1000 bp插入片段.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显示,12种已知基因编码蛋白,包括一些与细胞周期、信号传导及肿瘤发生等细胞生长调节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可能是NS4B反式激活靶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HCV NS4B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进一步阐明HCV NS4B反式调节的靶基因在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AgNORs增生的抑制作用。结果:(1)地塞米松对正常和不同因子刺激的成纤维细胞AgNORs的增生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弱的顺序为:正常〉5-羟色胺〉IL-1和肝素;(2)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对正常5-羟色胺和肝素、IL-1刺激的成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用与伍用对3.0 Gy γ线照射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为造血生长因子用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rhIL-3 (20和60 μg*kg-1*d-1)、GM-CSF(10 μg*kg-1*d-1)、IL-3+GM-CSF、照射对照及正常对照共6个组.γ线全身照射3.0 Gy连续给药21 d后,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细胞亚群、Bax和Bcl-2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细胞及其亚群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照射对照组T、TH和Ts淋巴细胞分别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42%、41%和57%.②单独给予GMCSF和GM-CSF+IL-3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及T、TH细胞的降低均受到明显抑制,两组的淋巴细胞数均相当于照射对照组的1.48倍,GM-CSF组T、TH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57和1.76倍,GM-CSF+IL-3组T、TH淋巴细胞分别为对照组的1.48和1.72倍.③照射后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用GM-CSF和GM-CSF+IL-3后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两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到照射对照组的41%和48%.结论一定剂量的GM-CSF或GM-CSF+IL-3能明显抑制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以及T和TH细胞的降低;上述造血因子抑制辐射引起的淋巴细胞下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属于神经系统遗传代谢病之一。本文就该病的辨证施治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35 GHz毫米波诱发的急性应激反应中重要细胞因子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相关激素的表达规律,旨在探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内在的关联。方法 以420 mW/cm2功率密度的35 GHz毫米波源急性辐照BALB/c小鼠60 s。于照后不同时间,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和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结果 Th1和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照后3 d均升高至峰值(t=-6.59、-2.28,P<0.05),至照后7 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值在照后1和3 d明显增高,即发生了明显的Th1/Th2平衡向Th1免疫反应漂移的现象。毫米波急性辐照后下丘脑CRH mRNA含量出现持续性升高,至7 d升高至峰值(t=-7.03,P<0.05);而海马GR mRNA含量在3 d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至对照组水平。下丘脑CRH和海马GR蛋白表达的趋势与其mRNA水平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小鼠经35 GHz毫米波急性辐照后,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同时应激增加的下丘脑CRH和海马GR对IFN-γ等因子的反馈抑制,使向Th1偏移的免疫失衡现象得以改善,可缓解过度应激造成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
高功率微波辐照小鼠免疫组织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一定强度高功率微波(HPM)诱发的小鼠胸腺及淋巴结免疫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揭示非热效应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微波非热效应的分子机制。结果:(1)淋巴结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519个,下调基因305个;胸腺上调基因149个,下调基因205个。(2)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免疫反应及防御、细胞凋亡、DNA修复与复制、应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粘附、细胞生长及周期、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细胞增殖等多个方面。结论(1)胸腺差异表达基因总数少于淋巴结,且胸腺差异基因上调及下调的幅度也低于淋巴结,表明淋巴结对HPM辐照的敏感性要高于胸腺。(2)HPM对机体免疫组织的影响可能属非热效应的作用机制,且涉及的差异基因范围也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照对神经认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电磁辐射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电子仪器的影响和危害方面,而对生物体健康影响的报道很少.虽然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微波作为射频辐射的一种,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近十几年才受到重视.目前,微波辐照对神经认知、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微波生物效应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微波辐射对其敏感的靶器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概述,以期为同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用碱磷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伤口区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大剂量局部照射后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照射后白细胞数出现下降,伤后3~5d降低较为明显,显著低于单纯伤口组;伤后两组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均出现降低,然而照射组始终低于单伤组,至伤后28d仍然有显著性差别.结论照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降低和白细胞数的下降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