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蛋白编码的小分子RNA,能在基因水平对细胞进行调控。最近的许多研究证实,miRNA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中一些miRNA和肝、胆、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对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miRNA的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在肝、胆、胰肿瘤细胞中的潜在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完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逐渐成为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术式。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之一。2003年3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和探讨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的362份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整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362份胆汁标本共检测到23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3.3%;革兰阴性杆菌占68.8%,革兰阳性球菌占26.0%,真菌占2.2%;引起胆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占29.0%、粪肠球菌占15.2%、肺炎克雷伯菌占10.8%、阴沟肠杆菌占9.5%、鲍氏不动杆菌占7.8%;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分别为0.6%、6.9%,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4.3%、头孢唑林为71.7%、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51.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占霉素的耐药率为0,其次呋喃妥因为1.7%、利条唑胺为3.3%,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好.结论 胆道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谱构成有所变迁,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增多,病原菌耐药性增强,需加强对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有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窦道形成及T管拔出时间的选择。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后2、3、4、5周行窦道造影及B超,检查T管窦道壁连续性及厚度。结果术后2周造影结果显示,胆囊床及腹膜包裹处T管周围有明显组织回声,薄厚不均匀,最厚者约2.5 mm,接近皮缘处的T管周围有间断的组织覆盖,窦道全程形成62例(63.92%),未全程形成35例(36.08%),其中26例为同时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3周再行造影检查,显示T管周围有明显组织回声,薄厚不均匀,最厚处约为3 mm,仍有19例窦道形成不全(19.59%),全部为同时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4周有7例窦道形成不全(7.21%),术后5周造影结果显示均可探及明显窦道,厚度约4 mm左右。窦道全程形成且无残余结石者造影后1周拔除T管,未发现胆漏。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后,特别是同时有肝叶切除术者,T管窦道形成时间较迟,拔管时间应当延迟,以5周为宜;拔管前窦道造影有助于明确窦道的形成时间,防止拔管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循环障碍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当前研究微循环障碍的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是活体内荧光显微镜技术.改善微循环治疗的研究多处于实验阶段,包括:血管活性物质拮抗剂,如内皮素受体阻滞剂(ET-RA)、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阻滞剂(PAF-RA)、缓激肽B2受体阻滞剂、血栓素A2(TXA2)受体阻滞剂等;细胞因子抗体,如细胞间粘附分子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扩容及补液疗法,如右旋糖酐(Dextran)、晶体及胶体补液等;生长抑素和甲磺酸加贝脂;高压氧疗.上述治疗均可在一定程度及某些方面改善胰腺微循环,但改善胰腺微循环并不能提高胰腺局部抗生素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肝胆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 46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0例占19.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次是肥胖(OR=8.89,P<0.01)、切口类型(OR=7.22,P<0.01)、手术时间(OR=6.50,P<0.01)、术中失血量(OR=6.03,P<0.05)、糖尿病(OR=4.12,P<0.01)、患者年龄(OR=3.97,P<0.05).结论 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环境卫生、加强术后切口的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肝胆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一术者、同时期内腹腔镜(28例)和开腹(30例)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总结手术方法和技巧。结果所有腹腔镜组手术均获成功实施,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开腹手术相当,术中出血、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少于开腹手术,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结论沿正确的筋膜间隙进行解剖、规范化淋巴结清扫、熟练的器械操作,能使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相当,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胰腺间变性癌(ANPCs)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ANPCs的认识.方法 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ANPCs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患者1,男,55岁,肿瘤位于胰体尾部,侵犯脾脏、横结肠横部近脾曲、胃后壁至贲门和左肾上腺;行“胰体尾巨大肿瘤、脾脏、部分横结肠、全胃切除术,横结肠端端吻合术,食道空肠Braun吻合术”;术后17d死于并发症.患者2,男,79岁,肿瘤位于胰头,肿块堵塞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增粗,未见肿瘤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见肿大淋巴结;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Child消化道重建术”;术后99 d死于肿瘤复发.2例患者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均无法明确诊断,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ANPC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主要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肿瘤发现时多属晚期,手术风险大,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对大鼠胰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大鼠胰腺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0MHZ高频多普勒检测胰腺头部动脉(胆胰管起始处)血流速度及血管半径,并由此根据泊肃叶公式Q=π△PR^4/8ηl计算血流量。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均衡饲料饲养2周。②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饲养2周。结果高脂血症使大鼠胰腺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改变可能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周浔  尤和谊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233-235,240
专科医师培训是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德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历史、特点以及目前的运作模式,对我国建立和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具体从规范的行业管理、统一的质量标准、严格的考试与准入、坚实的法律保障等几方面对改进我国专科医师培训体制、提高培训质量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并将目前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学位教育、收入分配、职称评定以及人事制度等一系列关系合理地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