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合纳洛酮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纳洛酮合用治疗外伤性脑梗死(TCI)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T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28例(单纯TCI 9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 19例)采用葛根素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TCI 7例;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 17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2.14%比62.50%,χ2=6.44,P<0.05),生活能力状态优于对照组(χ2=4.18,P<0.05).治疗组中单纯TCI的治疗效果优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患者(P<0.05).结论:葛根素与纳洛酮合用治疗TCI可提高疗效,对单纯TCI患者的疗效好于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的TCI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和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两种方式,分析胎鼠脊髓移植物成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为脊髓损伤找寻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实验于2000-01/2002-01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W 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48只,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42只。显微镜下造成两组鼠脊髓半侧损伤,取孕14d的胎鼠脊髓1.0~2.0m L移植于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在此基础上用大网膜覆盖于胚胎脊髓损伤处。术后14d将两组存活的实验鼠按Ducker’s评级方法进行瘫痪肢体功能测定(0级:完全瘫;1级:能自主运动,但不能支撑体质量;2级:能站立但不能行走;3级:能行走,但困难伴痉孪;4级:能跑,但有轻度共济失调;5级:正常运动)。分别于术后15,60,120d将大鼠断头处死,电镜观察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90只,移植术后死亡43只,共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4d两组大鼠移植物的存活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有9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52.94%;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有26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8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术后14d两组大鼠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9只鼠中仅有2只肌力恢复至Ⅰ~Ⅱ级,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26只鼠其肌力均得到恢复,其中18只恢复正常。③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存活移植物的形态学变化:术后15d,电镜下移植物内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器增多,结构正常,生长旺盛,并见幼稚神经元发出的粗大神经生长锥;术后120d则演变为成熟神经元,移植物与宿主有血管沟通现象及新生血管和新髓鞘形成。结论: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胚胎脊髓移植,大网膜移植是移植物成活生长及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提示胚胎性神经组织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透明镜鞘下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鞘,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结果30例病人切口长度均为3cm,骨窗直径2.0cm,术中平均失血量50ml,平均手术时间70分钟,平均血肿清除率87%,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1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结合自制透明内镜鞘,清除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是一项微创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4.
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经CT和术中证实的41例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脑肿胀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是基层医院的常见急症,如抢救不及时豸措施不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笔者护理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为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3.8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和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两种方式,分析胎鼠脊髓移植物成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为脊髓损伤找寻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实验于2000-01/2002-01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48只,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42只.显微镜下造成两组鼠脊髓半侧损伤,取孕14 d的胎鼠脊髓1.0~2.0 mL移植于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在此基础上用大网膜覆盖于胚胎脊髓损伤处.术后14 d将两组存活的实验鼠按Ducker's评级方法进行瘫痪肢体功能测定(0级:完全瘫;1级:能自主运动,但不能支撑体质量;2级:能站立但不能行走;3级:能行走,但困难伴痉孪;4级:能跑,但有轻度共济失调;5级:正常运动).分别于术后15,60,120 d将大鼠断头处死,电镜观察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90只,移植术后死亡43只,共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14d两组大鼠移植物的存活率: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有9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52.94%;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有26只大鼠的移植物存活,存活率8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术后14 d两组大鼠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9只鼠中仅有2只肌力恢复至Ⅰ~Ⅱ级,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存活的26只鼠其肌力均得到恢复,其中18只恢复正常.③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鼠存活移植物的形态学变化:术后15 d,电镜下移植物内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器增多,结构正常,生长旺盛,并见幼稚神经元发出的粗大神经生长锥;术后120 d则演变为成熟神经元,移植物与宿主有血管沟通现象及新生血管和新髓鞘形成.结论:胚胎脊髓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胚胎脊髓移植,大网膜移植是移植物成活生长及肢体肌力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提示胚胎性神经组织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葛根素合并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21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NLX)组(n=40),NLX 葛根素组(n=41)和对照组(n=40),采用经颅三维多谱勒(3D-TCD)动态检测脑血流变化,结合临床近、远期疗效综合评定葛根素和纳洛酮治疗脑震荡的疗效.结果 纳洛酮组近、远期疗效分别为80%和85%,对照组为62.5%和72.5%(P<0.05).NLX 葛根素组在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和远期疗效(92.6%)明显优于纳洛酮组.结论 纳洛酮可以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缺血时神经细胞供氧,如果与葛根素联合用药有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提高脑震荡的疗效,降低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纳络酮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能竞争性拮抗应激状态下大量内阿片肽产生所致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多次临床实验,证实它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其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纳络酮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胚胎脊髓及带蒂大网膜双重脊髓移植,并与单一胚胎脊髓移植的方法进行对照,用形态学技术观察两种移植方法中,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移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的神经细胞存活、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肢体功能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网膜的吸收和供血功能有利于胚胎移植物的存活、生长,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颅CT和MRI对评估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和CT、MRI资料检查结果。结果患者年龄、性别、瞳孔异常改变以及哥拉斯格昏迷评分(GCS)等不影响重度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发生(PVS)(P〉0.05);不能通过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预测患者是否发生PVS(P〉0.05);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升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的CT表现对PVS预测缺乏价值,而MRI显示存在胼胝体、放射冠损伤以及脑干被盖部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VS的危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