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2005-2012年连续收治的65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局灶型Castleman病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上的不同.结果 本组42例局灶型Castleman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为单发肿瘤,表现为无症状的局部淋巴结增大,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33/42,78.6%)为主,本组42例患者发现44枚肿瘤,以腹膜后腔(10/44,22.7%)、腹腔(10/44,22.7%)等深部多见,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组23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多见于中年,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局部淋巴结疼痛及表面破溃,常伴有发热(9/23,39.1%)、贫血(9/23,39.1%)、脾大,实验室检查多见异常,病理分型主要为浆细胞型(14/23,60.9%)和昆合型(5/23,21.7%),本组23例患者发现66枚肿瘤,以颈部(16/66,24.2%)和股沟区(12/66,l8.2%)等浅表部位多见,主要采用CHOP化疗方案或手术联合CHOP化疗方案,本组21例患者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2例因化疗引起肺部感染死亡,能否耐受长期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局灶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局灶型Castleman病通过手术可达到治愈目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则主要采用CHOP化疗方案,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陈提取物(HACE)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阐明HACE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和HACE组(12只),HACE组大鼠每天1次灌胃给予HACE(5 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1次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个月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总蛋白排泄率,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PAS和Masson染色检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ACE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扩大、PAS及Masson阳性染色物质聚集和基底膜增厚等现象明显减轻,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尿总蛋白排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TEN蛋白表达量较高,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HACE组大鼠肾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量趋向正常。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皮质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HACE组大鼠肾皮质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5.06,P<0.05)。结论:HACE提高大鼠肾脏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提取物(HACE)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s)表达谱的影响,从miRNA角度探讨HACE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2只)、模型组(24只)和HACE组(24只)。分别于给药8和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排泄率;HE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形态表现;miRNA芯片初步筛查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iRNAs差异表达谱,对于差异表达在1.74倍以上高丰度的miRNAs筛选阳性miRNAs,采用RT-qPCR验证筛选的miRNA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8和16周后HACE组大鼠肾小球系膜聚集等现象明显减轻,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miRNA芯片初筛,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有35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模型组和HACE组大鼠肾组织中有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RT-qPCR法检测,给药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miR-1306-3p(P<0.05)、miR-672-5p(P<0.05)和miR-3550(P<0.0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ACE组大鼠肾组织中miR-672-5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给药1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1-5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miR-1306-3p(P<0.05)、miR-672-5p(P<0.01)和miR-466d(P<0.05)相对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HACE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1-5p(P<0.05)和miR-1306-3p(P<0.05)相对表达量降低,miR-672-5p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HACE作用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iRNAs表达谱出现变化。HACE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NAs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7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与术后行规范化辅助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11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筛选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的最佳截点值;分析肿瘤最大径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以最大径4 cm为截点,两侧患者生存率差异最明显(65.5% vs. 51.1%,χ2=9.922,P=0.002),故确定结直肠癌肿瘤最大径最佳截点值为4 cm。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与≥4 cm患者在肿瘤T分期、淋巴结检出总数、血清CE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M分期、血清CEA水平、是否输血与结直肠癌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T分期、是否输血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按肿瘤最大径分层分析,T分期是≥4 c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244,95% CI=1.079~4.665,P=0.030),但以上因素对肿瘤最大径<4 cm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均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可作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最佳截点值为4 cm,参照该截点值,有助于对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水平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2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根据血清LDH水平分为两组,血清LDH在正常水平或正常水平以下的为LDH低水平组,高于血清LDH正常范围为LDH高水平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在T分期(χ2=8.210,P=0.016)、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χ2=6.946,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LDH水平(χ2=10.312,P=0.001)、T分期(χ2=17.141,P<0.01)、M分期(χ2=11.982,P=0.001)和血清CEA(χ2=5.823,P=0.016)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LDH高水平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1.5%、49.4%、42.1%;LDH低水平组为92.7%、79.4%、66.2%。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HR=2.236,P=0.016)、T分期(HR=2.299,P=0.012)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LDH高水平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干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均行根治性切除。对肝转移灶,20例未予干预(未干预组);20例行肝转移灶切除,20例行射频消融,11例行肝转移灶切除+射频消融(所有接受干预的患者为干预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干预对生存(HR=1.724,P=0.043)和无复发生存(HR=0.701,P=0.048)均有影响,接受干预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较好。结论在对结直肠癌行根治性手术的条件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不同组分对高糖培养下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情况。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分别给予GBE、总黄酮、总内酯、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和银杏内脂C,药物浓度分别为0(高糖对照组)、0.05、0.50、5.00和50.00 mg·L-1,同时设低糖对照组,ELISA法检测条件培养基中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结果: MTT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 50.000 mg·L-1GBE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25.000 和50.000 mg·L-1总黄酮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总黄酮水解物、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50.000 mg·L-1内脂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与高糖对照组比较,5.00和50.00 mg·L-1GBE 组Col Ⅳ和F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 0.50 mg·L-1GBE组FN水平明显降低(P<0.05),0.50、5.00和50.00 mg·L-1总黄酮组Col Ⅳ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总内脂组Col Ⅳ和FN水平降低(P<0.05或P<0.01),50.00 mg·L-1内脂 C 组FN水平降低(P<0.05)。结论: GBE在高浓度时(50.000 mg·L-1)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而低浓度(自0.500 mg·L-1起)时抑制系膜细胞ECM积聚;GBE中总黄酮在抑制细胞增殖和ECM积聚方面起主要作用,总内脂无明显效果;苷元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远远强于糖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味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从基质降解角度阐明其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45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五味子组和贝那普利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常规血、尿生化指标及组织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匀浆中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水平和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量;酶谱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MMP-2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组大鼠肾小球系膜聚集等现象明显减轻,尿白蛋白排泄率、LDL-C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P<0.0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组大鼠肾组织中FN、Col Ⅳ和TIMP-2表达量明显降低。酶谱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对STZ导致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提高MMP-2活性、抑制TIMP-2表达从而改善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pleomorphic liposarcoma,RPL)的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 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中17例为首次手术,30例为再次手术;35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12例部分切除.中位生存时间20(2 ~64)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52.5%和32.0%.Log-rank检验显示,手术根治程度(χ2=43.038,P<0.01)和肿瘤是否伴有坏死(χ2=7.280,P=0.007)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是否初次手术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根治程度(RR=61.630,P<0.01)和肿瘤是否伴有坏死(RR=0.216,P=0.019)是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差,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达到根治切除的目的,常需要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根治性切除、肿瘤无坏死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