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复方角菜酸酯栓对缓解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后患者早期不适症状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行PPH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角菜酸酯栓组,42例)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组,3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和第6及第12天时的症状改善情况、术后24h有无尿潴留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试验结束时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停药及停药的原因以及伴随用药情况。结果术后24h治疗组患者症状总得分(4.4)较对照组(6.1)低,P<0.05。但至术后第6和第12天时,两组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症状得分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出现尿潴留的比率和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对于缓解PPH术后早期的不适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胆汁CEA和CA72-4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癌术前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检测胆汁肿瘤标志物是一条可研究的途径。本文探讨胆汁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72-4(CA_(72-4))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1.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66位病人,胆管癌32例(男20例,女12例),胆管良性病变34例(男15例,女19例)。术前经ENBD或PTCD、术中直接穿刺胆管收集胆汁。经超速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液5 ml,—20℃存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而带来的相关诊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前,对于那些无法手术的晚期结肠癌而又伴有肠梗阻的患者,都要首选结肠造瘘法治疗,也就是将梗阻近端的结肠从腹腔内拉出置于腹壁以上,以便暂时解除患者的痛苦。但是,这种方法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由于患者的大便是从腹壁上排出的,易造成衣着的污秽和腹壁周围皮肤的感染;其次,患者身上的异味使其无法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有的患者甚至羞于上街,生活几乎无法自理。最近一种新技术的诞生,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那就是结肠支架植入术。结肠支…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7至19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山医院举行.  相似文献   
5.
内镜治疗胃肠道恶性梗阻的护理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扩式金属支架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是由Carrasco等。于1985年首先完成的,我国近年应用内支架治疗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也逐渐增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却很少。1998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经内镜水囊扩张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肠道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中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结果 28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平滑肌瘤12例,脂肪瘤7例,直肠类癌3例,淋巴管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肠气囊肿症1例和直肠腔外黏液囊肿1例,其中1例较大的平滑肌瘤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结论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肠壁起源和边界,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能与控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术前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为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巨大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留置肛管减压对术后恢复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计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入组结肠直肠巨大息肉(直径≥3 cm)的病人,分为内镜治疗组100例和内镜治疗加预防性肛管置入组(简称内镜肛管组)92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治疗组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5.0%),内镜肛管组2例(2.2%);内镜治疗组术后发生电凝综合征7例(7.0%),内镜肛管组发生1例(1.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镜治疗组平均体温(37.2±0.8)℃,内镜肛管组平均体温(37.1±0.6)℃,两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肛管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22.5±5.9) h与内镜治疗组(39.3±10.4)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肛管组腹痛程度评分(2.2±1.3)分与内镜治疗组(4.7±2.2)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一天腹部平片显示,内镜治疗组的肠腔较内镜肛管组明显扩张。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结肠直肠巨大息肉术后,应用肛管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3月至2009年7月,我院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77例,评价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共77例患者,男43例,女34例,年龄24—90(65±14)岁。其中晚期胃窦癌24例,胃癌术后复发19例(其中毕Ⅰ式吻合10例),十二指肠癌7例,壶腹周围癌7例,转移性肿瘤20例。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3.5%(72,77),59例(81.9%)在支架置入1.3d后开始流质饮食,进食半流质的时间为4~9(5±3)d,其中52例(72.2%)患者在支架置入10~16(13±3)d后开始普通饮食。并发症包括疼痛(15.3%)、支架移位(2.8%)、出血(22.2%)。截至2009年8月30日,获随访率94.8%(73/77),中位生存期135(13~336)d。7例患者出现了再狭窄,支架通畅率90.3%(65/72),再次置入金属支架后好转。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是治疗胃出口梗阻的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胆总管结石的处理(附1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各种方法处理不同大小的胆总管结石。方法:于1986年3月至1996年9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68例,其中单颗结石63例,2颗结石56例,3颗以上结石49例,最多一例8颗结石,结石的直径为5~25mm不等。结果:165例(98.2%)切开成功,3例失败。161例(95.8%)结石排出,其中96例(59.6%)结石自然排入肠道,57例(35.4%)采用网篮或气囊取出结石,6例(3.7%)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2例(1.2%)经震波碎石后排出。术后出现胃肠道出血1例(0.6%),胰腺炎1例(0.6%),胆管炎3例(1.8%)。48例术后行胃肠钡餐检查,43例胆道内无钡剂返流,2例胆道内有积气,3例有钡剂返流入胆道,但无临床症状。结论:EST是目前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病变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肠镜发现的较大直肠腺瘤和黏膜下肿瘤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低位直肠病变,大小0.6~4.5cm(平均2.8cm),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术后11例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1例腺癌累及黏膜下层病例接受外科根治手术,手术标本病理未见肿瘤残留。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30~120min(平均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75ml,均经电凝、氩离子凝固术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肠镜下治疗的出血。2例剥离深至肌层,出现皮下气肿和少量膈下游离气体,保守治疗好转。9例1个月后肠镜复查,创面基本愈合。结论ESD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新方法,不仅能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以往需要外科手术的消化道早期癌和部分黏膜下肿瘤,通过ESD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