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总结胸椎间盘突出症13例的临床资料及经胸腔侧前方减压椎间盘切除术的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 ̄5年,平均3年4个月。根据Otani分级方法标准,优5例,良6例,一般2例。结论:经胸腔侧前方减压能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赘,该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因腹主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为65岁的男性患者,予以施行下腔静脉瘘修补、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腹主动脉、双侧股总动脉移植术术毕,患者腹壁怒张血管消失;术后第4d,患者双下肢、臀部、阴囊水肿消退,下肢血运良好;术后17d痊愈出院。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腹主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由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致死性的大出血,因此,腹主动脉瘤一经诊断,如无特殊情况,应及时施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5年6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40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前路组18例,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路组22例,行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腰痛VAS、JOA评分、节段后凸Cobb角和其他临床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前路组与后路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0±40.95)min vs(181.14±46.88)min,P0.05],在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83±261.87)ml vs(570.52±250.09)ml,P0.05]。40例均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与术前相比,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节段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之间的ESR、CRP、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路组的后凸矫正丢失角度显著大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2.40)°vs(1.91±1.60)°,P0.05]。此外,前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8/18)vs 13.64%(3/22),P0.05]。[结论]在标准抗结核化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与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可取得同样的满意疗效,但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并发症更少,后凸矫正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Cage进行前路减压和重建,治疗13例非连续节段性颈椎病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神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30周(平均20周),用神经功能评价(JOA评分),术前为(9.3±1.9)分,术后2周为(12.9±2.1)分;术后24周为(13.4±1.6)分。13例影象学融合;无椎间融合器下沉、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多节段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运动感觉功能、减轻症状,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行采用改良T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26例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66.2岁。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Cobb's角和腰椎前凸角变化,分析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与Cobb's角、腰椎前凸角之间相关性。结果 26例均获得12~4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5.9个月,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无假关节形成现象。术前VAS评分(7.5±2.0),末次随访时为(3.5±2.2);术前ODI指数为(65.3±12.9)%,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3.4±12.1)%;术前Cobb's角数为(27.5±8.9)°,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1.7±6.9)°;术前腰椎前凸角为(16.8±8.8)°,术后末次随访时为(39.6±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与腰椎前凸角成负相关。结论采用经后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侧凸症是一种可选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传统诊断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CDH),是运动系统畸形的病症之一,也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臼杵关节之一,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及复杂的生理功能,而畸形发育的髋关节如得不到有效地矫正,往往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因此DDH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外长期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辅助诊疗水平和对头臼应力分布认识的提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案,本文就DDH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因脊柱转移癌在我院接受PKP治疗的患者27例,35节椎体.对比术前与术后VAS评分值,评价该手术方案对疼痛缓解的疗效.结果 术前VAS评分为(9.21±0.80)分,术后6h为(5.70±0.63)分,术后24h为(3.55±0.42)分;术后7d为(2.60 ±0.59)分,术后6个月为(2.20±0.46)分.与术前比较,术后6 hVAS评分下降(3.51 ±0.66)分(95% CI:3.25~3.77,t=27.74,P<0.01),24 h后平均下降(5.66 ±0.76)分(95% CI:5.36~5.96,t=38.80,P<0.01),7d后VAS评分值均较术前降低(6.61 ±0.89)分(95%CI:6.26~6.96,t=38.79,P<0.01);术后半年VAS评分值均较术前降低(7.01 ±0.87)分(95%CI:6.66 ~7.36,t =41.69,P<0.01),表明术后疼痛症状与术前比较明显减轻.随访至术后半年,均可独立完成日常活动,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至术后1年,4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85.1%;随访至术后5年,1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40.7%.骨水泥渗漏6例,8节椎体(22.8%),但未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未见肺栓塞、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KP能显著减轻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是老年脊柱转移癌患者姑息治疗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戴志唐  岳海涛  唐洪辉 《四川医学》2010,31(11):1654-1656
目的通过对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治疗。并以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征象评定2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大的治疗,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早期纠正下胫腓分离,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原位回植法,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平均21个月.优7例,良4例,改善3例,优良率为78.5%,总有效率9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原位回植法是治疗OLF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胫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外露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7例均得到1 a以上随访,所有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除2例骨髓炎复发、植骨失败外,其余病例炎症均未复发,植骨愈合好,植骨愈合时间2.7~6.3个月,平均3.7个月。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治疗胫骨中上段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并骨外露骨缺损,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