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剂型,在中医治疗疾病方面的重要地位无可非议.由其制法简便、容易吸收、见效快,特别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能充分发挥药物配伍的灵活性,使得汤剂在中药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大中小中医医院正在广泛使用.虽然在中医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成药、中药颗粒剂在不断推出.汤剂作用是大,但在临床服用次数方面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有关物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忠 《中国药业》2003,12(10):45-45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雷尼替丁及其胶囊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柠檬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3.5)-乙腈(87∶13),检测波长为314nm。结果:原料药可分离出3个杂质峰,胶囊剂可分出4个杂质峰。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盐酸雷尼替丁样品中杂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50名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3年追踪观察表明: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体内可快速产生Vi抗体,免后1月抗体阳性率为97.3%,GMT为38.34,且Vi抗体在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3年加强1针,Vi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阳性率为83.3%,GMT为25,20,但没有达到初免后1月水平。结合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观察资料,说明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后人体至少有2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作者对国产伤寒菌苗和法国菌苗进行了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抗体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接种伤寒Vi 多糖菌苗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都很轻,是相当安全的;免后1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Vi抗体的阳转率和GMT,国产菌苗与法国菌苗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伟忠  陈国强 《中国药业》2002,11(11):36-36
目的:建立了测定芙朴感冒颗粒中橙皮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冰醋酸(30∶6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橙皮苷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为1.7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9岁,因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9年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随年龄增长,畸形无明显加重,拇示指做精细活动稍有影响,为追求美观和改善拇指功能入院治疗。查体:双手拇指末节指骨尺偏畸形达60°,指间关节屈伸正常。X线片示:双手拇指指骨间见一三角形骨块(delta骨)(图1)。1治疗指根麻醉,左手取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纵切口,长约2cm,切开指间关节囊,见指骨间一独立的delta骨,其远端与末节指骨部分关节面接触,近端与近节指骨形成关节且可屈伸活动。将delta骨取出(图2),紧缩缝合桡侧关节囊及皮肤。同法处理右手,不…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1985~1994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汪华,倪大新,李孝风,杨华富,周伟忠,施平伤寒是江苏省重点防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近十年来,江苏的伤寒出现了一个从发病急骤升高到逐步降低的流行过程,目前发病强度已降至八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4日~3月7日,江苏省东台市富东、新街发生群体性发热病例共392例,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确认这是一起由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Victoria系)引起的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现将其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各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针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快速诊断方法确诊布鲁氏菌病,并对2011—2016年间南京地区分离到的布鲁氏菌rpob基因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对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全血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生化鉴定、Real?time PCR对分离到的布鲁氏菌进行bcsp31基因特异性分析及IS?711插入序列分型。利用PCR方法对rpob基因进行扩增,产物测序并分析。结果:2011—2016年共收集到7株布鲁氏菌,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通过测序分析发现7株羊种布鲁氏菌bpob基因仅出现1个碱基差异。结论:南京地区发现的布鲁氏菌病患者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感染,羊种布鲁氏菌bpob基因高度同源,在种间水平上显示出良好的多态性。城市地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