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肝损伤中Toll-样受体(TLR)2/4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喹的干预效应。 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牛磺胆酸钠(TAC)注射造成大鼠AHNP肝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组)、胰腺炎组和氯喹(CQ)治疗组。后2组于术后3,6,12 h分批剖杀,S组于术后6 h剖杀。观察血清淀粉酶、ALT和AST及肝组织NO和TNF-α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点肝组织TLR2和TLR4mRNA的表达。 结果:相对于S组,胰腺炎组大鼠3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开始增高,术后6~12 h肝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迅速达到峰值(P<0.05),肝损伤加重,血清淀粉酶升高,肝组织TNF-α浓度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相对胰腺炎组,CQ治疗组TLR2/4mRNA表达降低(P<0.05),肝损伤程度减轻,血清淀粉酶降低,肝组织TNF-α浓度降低,NO浓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AHNP大鼠肝组织内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上调;其表达增高可能在AHNP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氯喹对大鼠AHNP过程中肝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基因的表达,探讨Pin1在胰腺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7例胰腺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肿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Q RT-PCR)检测胰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旁组织中Pin1和周期素D1 mRNA 的表达,运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例胰腺囊腺瘤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与肿瘤旁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20例胰腺癌中周期素D1和Pin1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旁组织[(2.78±1.02)vs.(4.36±1.27)和(5.48±1.69) vs. (9.97±1.86),P<0.05)]。Pin1和周期素D1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组间差异均为P>0.05),但Pin1与周期素D1的表达有关(P<0.01)。 结论:胰腺癌中Pin1的过表达可促进周期素D1表达,由此诱导了肿瘤的发生;Pin1可能在胰腺癌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胃壁内一氧化氮的改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胃壁局部一氧化氮(NO)的改变及窒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只正常或缺氧新生鼠胃壁各层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分布变化。结果急性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OS阳性产物无论在分布、染色深浅、纤维密度及NOS阳性胞体数目上,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其肌层的NOS阳性纤维无论是密度还是染色深浅,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NOS阳性胞体亦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粘膜和粘膜下层的NOS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窒息时胃动力降低及胃粘膜病变与一氧化氮在胃壁内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The effect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F-1αand lymphangiogenesis and lymph nodes metasta-ses (LNM) in pancreatic cancer were investiga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HIF-1αand VEGF-C, an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LVD) was determined by stain of VEGFR-3, collagen type IV in 75 pancreatic head cancers from regional pancre-atectomy (RP) during Dec. 2001 to Dec.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F-1αand VEGF-C, lymphangiogenesis, LNM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HIF-1αand VEGF-C in pancreatic cancer tissues was 48.00 % (36/75) and 65.33 % (49/75) respectively. In positive group of HIF-1α, the positive rate of VEGF-C and LVD, and LVD rate was 80.56 % (29/36), 13.22±3.76 and 88.89 % (32/36) respectively, and in negative group of HEF-1α, positive rate of VEGF-C and LVD was 51.28 % (20/39), 5.98±2.17 and 66.67 % (26/39) respectively (P<0.01 or P<0.05). It was suggested that HIF-1αcould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C, lymphangiogenesis and LNM in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9例慢性胰腺炎行改良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109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胰头部肿块型66例,胰头部钙化型29例,胰头部萎缩伴主胰管内结石型14例;56例患者血糖正常,34例患者糖耐量受损,1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确定慢性胰腺炎并排除恶变后完整切除胰头,术中保留胰头部至少一支动脉弓保证十二指肠血供,保留下段胆管周围薄层组织保证胆管血供,离断空肠于结肠后与远端胰腺行胰肠吻合及肠肠Roux—en—Y吻合。术后采用门诊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腹痛频率、服用止痛药情况以及内分泌功能。腹部疼痛强度评分采用EORTCQLQ—c30疼痛量表评估,生命质量评分采用GLQI评分量表评估,内分泌功能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109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为(3.54-0.7)h,术中出血量为(3604-125)mL,输血量为(2604-220)mL。术后5例患者发生胰液漏,5例发生胆汁漏,2例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发生腹腔出血,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4例患者发生腹腔脓肿,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经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3.8d(10.0—32.0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0个月(3.0—24.0个月),随访9个月以上者102例。术后9个月,患者腹痛比例由术前的78.90%(86/109)下降至18.63%(19/102),患者服用止痛药比例由术前的76.47%(78/102)下降至12.75%(13/10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7,74.31,P〈0.05)。患者疼痛强度评分由术前的(58±36)分下降至(15±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9,P〈0.05)。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由术前的(694-8)分增加至(874-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P〈0.05)。术前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无新发糖尿病患者。2例患者分别因远端胰管结石复发腹痛和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行再手术治疗。结论改良DPPHR治疗慢性胰腺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45例行局部切除术的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行局部剜除术或切除术,切缘均为阴性.病理结果:实性假乳头瘤17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如黑色素瘤、膀胱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但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尚在不断探索中。目前针对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设计了多种免疫治疗策略,包括强化/提高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以及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并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方式治疗胰腺癌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2,4mRNA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表达变化,探讨TLR与SIRS的关系。方法72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分为SIRS组(45例)与非SIRS组(27例),另设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鲎试剂法检测血浆LPS水平,RT-PCR法检测PBMC中TLR2,4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72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浆LPS浓度、PBMC中TLR2,4mRNA及血清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增高,且SIRS组增高较非SIRS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SIRS患者PBMC中TLR2,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提示TLR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脂多糖(LPS)信号的转导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oll样受体4(TLR4)是LPS识别与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受体[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可抑制多种信号通路,可能发挥负性调控作用[2].我们通过观察野生型小鼠(C3h/Heouj)内毒素肝损伤中TLR4及SOCS1/3 mRNA表达变化,并以TLR4缺损小鼠(C3h/Hej)为对照,探讨LPS肝损伤的信号通路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