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全主动脉CTA诊断为ADD的患者41例,术前均行TEE检查,根据TEE检出主动脉根部受累情况分为三组:夹层未累及主动脉根部16例(A组)、主动脉根部轻至中度受累9例(B组)及主动脉根部重度受累16例(C组)。观察各组主动脉根部形态、夹层受累情况(主动脉瓣叶形态、功能)及冠状动脉起始段形态,测量并比较各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主动脉窦部内径、窦管交界内径及可显示升主动脉段的最大内径,术后TEE即刻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41例患者术前TEE对升主动脉内撕裂的内膜片显示阳性率为100%。B、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均大于A组,C组主动脉窦部内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患者主动脉瓣环和升主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手术证实,术前TEE诊断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特异性为62.5%,敏感性为56.0%。术后TEE成功评估了人工主动脉瓣或修复主动脉瓣形态、功能,以及人工血管、冠状动脉等吻合情况。结论术前TEE能准确评估AAD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术后TEE可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漏诊、误诊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病例,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超声漏诊和误诊的UCSS病例13例,观察超声图像及图像描述,包括成像质量、重要切面显示情况、图像关键特征等,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13例病例中,漏诊4例,包括3例Ⅰa型和1例Ⅱa型。误诊9例,包括将UCSS误诊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2例、继发孔型ASD 2例、下腔静脉型ASD 1例,另将1例下腔静脉型ASD、2例右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型、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所致的冠状静脉窦(CS)增宽误诊为UCSS。漏诊病例中2例未扫查CS及PLSVC相关切面,1例留存部分相关切面但不能识别UCSS,1例因声窗差不能显示PLSVC。5例将UCSS误诊为其他疾病者,均未专门扫查CS及PLSVC,仅无意中留存部分切面,且对切面中连续中断、异常血流所处的位置、分流束的走行及形态解读错误。4例将其他疾病误诊为UCSS者,术前均针对CS及PLSVC进行专门扫查,但因CS扩张、移位而忽视其存在,从而误判为CS完全缺失,或因窦壁迂曲、薄弱而回声失落,在附近血流信号干扰下错误解读为窦壁缺损及其分流。 结论UCSS漏诊和误诊与检查者认识不足、扫查手法不熟练、对窦壁与房间隔连续中断及其异常血流解读错误等因素有关。提高UCSS诊断警惕性,加强其与ASD、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的鉴别意识,可提高术前超声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ector flow mapping,VFM)评价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舒张期左、右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继发孔型ASD成人患者26例和对照组31例。获取常规超声参数及VFM参数:左、右心室各节段舒张期峰值流速(Diastolic velocity,Vd)、瞬时正向流量(Diastolic instantaneous flow,IQ )、正向总流量(Diastolic total flow,TQ )和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SD组左室舒张期基底段和中间段IQ 、基底段TQ 小于对照组(P<0.05),右室舒张期各节段Vd、IQ 、TQ 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左室中间段和心尖段涡量及右室各节段涡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人ASD患者心室流速、流量及涡量与正常成人存在显著性差异,VFM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计算流体力学是应用于心血管医学领域的新兴技术, 可通过模拟计算患者心脏内血液的流动, 得到血流动力学数据, 用于心脏功能评估和疾病辅助诊断。左心室功能在心肌病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计算流体力学可通过重建患者左心室解剖构型明确病理生理学机制, 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 评价左心室功能并验证手术疗效、指导手术方案, 对实现心肌病和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有积极作用。目前计算流体力学的大规模临床应用仍存在技术局限, 各类解决方案正初步开发试用, 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心房黏液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03心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心房黏液瘤患者,整理其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归纳心房黏液瘤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黏液瘤发生及附着部位,分析黏液瘤左右径、上下径、分叶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分析黏液瘤左右径、上下径与房室瓣口血流峰速的相关性,评估房室瓣膜及其他心内异常结构等。结果:(1)42例心房黏液瘤中,22例发生心内梗阻相关症状;11例发生血管栓塞症状;3例发生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CT或MRI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2)约90.5%的心房黏液瘤发生在左心房,最常见的附着位置在房间隔卵圆窝处,约占心房黏液瘤总量的97.4%。TEE对黏液瘤附着点位置显示清晰,并与手术结果一致。(3)左右径≥2.8cm的心房黏液瘤梗阻症状发生率为70.8%,所有梗阻病例中左右径≥2.8cm的黏液瘤占85%。(4)分叶状黏液瘤栓塞症状发生率为50%,所有栓塞的病例中分叶状黏液瘤占93.8%。(5)房室瓣口血流峰速与黏液瘤上下径、左右径呈显著正相关(r=0.746,0.557;P0.01)。(6)TEE检出TTE未检出的1例二尖瓣增厚、2例二尖瓣脱垂及2例房间隔水平分流。结论:围手术期TEE可准确、全面评估心房黏液瘤的附着点位置、左右径、上下径、形态、房室瓣膜功能等,并可帮助解释黏液瘤并发的临床症状,相比TTE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成为手术高风险和高龄患者新的治疗方式, 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并正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超声心动图是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术前患者筛选、术中即时评估和术后随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笔者将对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介入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与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60岁。因"间断活动后心悸数年, 加重伴胸闷气喘1年余"入院。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提示:①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舒张期瓣环内径3.8 cm;②左心增大(左心房前后径4.5 cm、左心室前后径5.5 cm), 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3%。X线示心影增大。临床诊断: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入院后评估常规外科换瓣手术风险较高,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TS)风险评分8.69%。经心脏瓣膜多学科团队讨论后, 拟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心肌切除(septal myectomy, SM)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金标准术式。然而,该术式难度较高,科学的制定手术策略及精准的实施手术操作是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键。通过多模态影像综合评估HOCM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SM术提供了莫大助力。了解各种影像学方法在SM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术者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案和实施精准的手术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拟对各种影像学方法在HOCM患者行SM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右心室腔舒张期血流流场变化。方法 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0例经手术治疗的Ⅱ孔型ASD患者为ASD组,于手术前后在VFM成像模式下观察右心室腔血流向量图、流线图及涡流图的流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右心室舒张期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流场峰值速度(Vp)、峰值流量(Fp)及舒张期正向流量(DQ+)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术前右心室舒张期向量线及流线密集、方向杂乱,三尖瓣前叶及隔叶下方涡流面积增大,术后右心室腔内向量线及流线密集程度减小,方向趋于一致,涡流数减少且面积减小,但较对照组仍有一定差别。ASD患者术后短期内右心室舒张期各节段血流的Vp、Fp及DQ+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SD患者术后右心室腔舒张期血流流场动力学较术前明显恢复,但短期内仍未恢复至正常状态。VFM技术可用于ASD术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弹性模量,评估脑梗死患者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和91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两组颈动脉斑块的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最大值(Emax)及标准差(Sd)],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Emean、Emin分别为(18.17±15.29)k Pa、(10.36±8.73)k Pa,均低于对照组[(27.11±17.10)k Pa、(15.86±15.60)k 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杨氏模量平均值和最小值评估斑块的易损性,或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