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经内窥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B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同时加用促动力剂西沙比利。分别于治疗2、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治疗8周时,上述3种主要症状总体疗效为:A组显效率为83.8%(57/68),总有效率为97.0%(66/68);B组显效率为58.3%(35/60),总有效率为73.3%(4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总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2岁,农民。20年前曾有子宫结核病史。2005年4月始出现颈部持续性疼痛,伴活动困难,曾在外院就诊,查X线示骨质增生,考虑“颈椎病”,予推拿、镇痛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2005年12月始疼痛明显加剧,颈部僵硬,行走时喜双手托头,伴双手麻木,至本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0℃,头颈前屈、下垂,活动明显受限,C2—5椎体压痛,双手1—3指感觉轻度减退,Hoffman征(-),四肢腱反射无亢进。查X线示C3-5椎体结核,MRI示C2—5椎体骨质破坏、后凸畸形、脊髓受压、咽后壁脓肿,而拟“C2—5椎体结核”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1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及骨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优10例,优良率93%。结论采用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傅俊良  许汉荣  吴力军 《浙江医学》2009,31(8):1165-1167
后踝骨折即胫骨后唇骨折,常伴随内、外踝骨折,合称三踝骨折(Cotton骨折),较其他类型的踝部骨折更需切开复位^[1]。由于后踝骨折位置较深,显露和固定难度均较大,是造成手术时间延长、骨折复位固定欠佳、踝关节发生粘连和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手术人路及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33岁,公司职员.因"右侧腰腿痛1个月,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端坐或行走时明显,卧床时减轻,日夜无差别,经休息后无缓解.  相似文献   
6.
清创术后延迟闭合伤口5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挫裂形成各种伤口是骨科医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对伤口处理,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希望在彻底清创后能一期闭合伤口。但在现代社会,由于高能量损伤增多,软组织损伤常常严重而又不规则,且常合并脏  相似文献   
7.
1992年至 2 0 0 0年 8月 ,我院收治典型的颈椎间盘突出 2 3例 ,经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后 ,有 7例仍有明显的颈肩痛。再次检查 ,发现 3例为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4例为颈丛神经受压征。 4例经压痛点局封后症状缓解 ,3例经手术治疗后好转。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5 8.5岁。病程 3个月~ 4年 6个月。入院时均为双下肢乏力、发紧、走路如踏棉花样。检查 :双下肢肌张力亢进 ,椎体束征阳性。颈椎MRI显示 :颈4 ,5椎间盘突出 3例 ,颈4 ,5、颈5,6椎间盘突出 2例 ,颈5,6椎间盘、颈6,7椎间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2H5例DCM患者和25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达峰时间等指标。应用连续波多普勒记录的二尖瓣反流频谱检测左心室压力峰值变化率(LVdp/dtmax)。应用M型超声于左心室短轴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应用线性相关方法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儿童左心室EF为65.8±4.2%,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率波动于-1.26~-1.43/s;DCM患者左心室EF为41.2±14.5%,左心室各节段应变率波动于-0.31~-0.51/s;其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5)。DCM患者LVdp/&max为521.8±283.4mmHg/s,DCM左心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应变率与LVdp/dmaax高度相关(P〈0.05,r=0.86)。结论:DCM患者存在心肌收缩力减弱及收缩活动不协调,VVI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左心室长轴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钩铜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18例为锁骨钩铜板治疗组,采用锁骨钩铜板进行内固定,对肩锁关节脱位者同时修补韧带,其余14例为常规手术组,应用其它常规手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3年。结果锁骨钩铜板治疗组治疗结果评定:优10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00%。常规手术组治疗结果评定:优5例,良6例,优良率为78,57%。两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铜板符合锁骨的“S”形结构,肩峰下关节外安置不干扰肩锁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活动早,并发症少,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舟状骨隐匿性骨折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结果最后确诊舟状骨骨折8例,占所有可疑骨折的34.8%,对所有确诊病例随访6个月~3年,无骨折移位、骨不连、缺血性坏死及骨关节炎发生;排除舟状骨骨折15例,所有排除病例随访3~4个月,未出现漏诊病例,腕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采用腕关节支具固定治疗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有利于腕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修复及局部肿胀的早期消退,对于潜在的骨折有足够的腕关节制动,避免因延迟诊断或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