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胆道梗阻性疾病,作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AOSC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时有发生,且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本例患者在手术成功解除胆道梗阻后,仍出现血小板减低情况,并且下降幅度巨大,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疼痛性包块10 d,伴发热4 d"为主诉入院。临床表现:无腹胀,无恶心、呕吐,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7.9℃,疼痛逐渐加重。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查体:体温37.4℃,脉搏7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0/85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表情痛苦,皮肤黏膜颜色正常,心律齐,呼吸音清晰;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道外科手术过程中发现肝吸虫病的临床特点,为肝吸虫病的外科治疗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诊疗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胆道手术中及术后发现的15例肝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其中5例患者明确曾生食淡水鱼虾,8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7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均于术中或术后引流液中发现成虫。15例患者规律驱虫治疗后治愈。结论胆道探查术中发现灰黑色或鲜红色瓜子样絮状物,应高度怀疑肝吸虫,并建议术中留置T管引流;腹腔镜胆道探查术T管引流术后或ERCP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现可疑肝吸虫,需进一步行微生物学检查;已经明确的肝吸虫病,需杜绝生食鱼虾并行规律的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4.
胆结石,或称胆石病,是当今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多达20%的人口.在欧洲国家,因消化道疾病住院的患者中,胆石病是最常见的疾病.近几十年来,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镜和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胆石病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取得了卓越的进步.然而,对于胆石病的预防工作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寻找合适的材料并制作成能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相契合的人工胆道目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材料选取与仿生阀门的定向开放.目的:观察氟橡胶246B制成的具有仿生阀门的人工胆管植入犬体内后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胆道替代物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体内对照观察,于2007-10/2008-10在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杂交犬12只,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普通直管组、带瓣膜直管组、带活瓣直管组,4只/组.氟橡胶246B购于扬中市橡胶塑料厂.方法:将氟橡胶246B溶于四氧呋喃后重新塑形,制成长3.0 cm、半径0.5 cm的普通直管;带瓣膜直管的管壁内带有3个类似静脉瓣的瓣膜结构,按胆汁定向流动起到抗返流作用:带活瓣直管在管道一端套以管形橡胶薄膜,发挥单向活瓣作用.各组人麻醉后,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层显露游离胆总管,将胆总管末端以丝线结扎横断,分别将3种人工胆管植入犬体内,生存30d后处死.主要观察指标: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管道通畅性及抗返流情况,胆囊的炎症反应.结果:12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各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1 d及术后7 d时,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d普通直管组处于半瘀塞状态,管道壁有较多黄绿色沉淀物;带瓣膜直管组瓣膜上方管壁略成黄绿色沉淀物,管腔内少许白色絮状物,瓣膜上无明显沉淀物;带活瓣直管组靠近活瓣的胆管壁有少许黄绿色沉淀物,胆汁内混有少许白色絮状物.术后30 d普通直管组黏膜上皮不完整,有腺体的轻度增生;带瓣膜直管组黏膜上皮尚完好,未见明显腺体增生;带活瓣直管组黏膜上皮保持完好,腺上皮细胞无异型性.结论:具有瓣膜结构和活瓣结构的人工胆管均具有良好的通畅性,短期观察具有一定的抗返流性能,提示瓣膜结构和活瓣结构均起到了类似Oddis括约肌的仿生阀门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增值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下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PC12细胞增值影响。②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氯化镉、不同作用时间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化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而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和沙利度胺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孵化7 d的白皮种蛋做成CA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沙利度胺组和联合用药组。加药处理后继续孵育2 d,剪取CAM并固定标本,镜下拍照,计算CAM血管覆盖率。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沙利度胺和索拉非尼组血管覆盖率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30.2±2.9)%vs(38.3±2.7)%;(26.5±2.1)%vs(38.3±2.7)%,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与沙利度胺组、索拉非尼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6±1.5)%vs(30.2±2.9)%;(12.6±1.5)%vs(26.5±2.1)%,P值均0.05]。结论索拉非尼、沙利度胺均有良好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而联合用药可使抗血管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肝内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及较高的复发率。该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早期不易察觉,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肝包虫病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患者女性,38岁,有牧区生活史,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包虫病。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囊泡不同于传统肝包虫囊泡,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安伞性及有效性.方法 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联合采用超声刀、Ligasure及血管夹进行完伞腹腔镜下肝切除15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直径5.0~15.0 cm(平均直径7.9 cm),肝囊肿纤维化3例,其中2例为引流术后复发,均位于左外叶,左外叶明显缩小.原发件肝癌3例,直径1.0~5.0 cm,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结果 15例患者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其中左外叶切除6例,其余患者为肝不规则切除,无中转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虽30~500 ml,平均25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无术后死亡,术后除1例患者肝癌创面渗血,保守治愈外,其余无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对位于Ⅱ、Ⅲ、Ⅳa、Ⅴ、Ⅵ段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