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PS)在预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应用价值以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54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19例以及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感染组35例,对两组血清PCT、CRP、LP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上指标的预测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诱发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血清PCT、CRP、L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联合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单指标单独检测最低,两两联合介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指标间以及两两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尿管留置时间7 d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OR:6.521、6.903、7.538、10.288,P0.05)。结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通过检测血清PCT、CRP、LPS有助于预测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临床特点,提高对上尿路手术并发脓毒血症的警惕性、预见性、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欧洲的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行输尿管镜手术(URL)和经皮肾镜手术(PCNL)术后并发的脓毒血症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17例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中手术情况、术后各项实验室检查(尤其血浆内毒素、肾盂尿和血培养)及术后临床表现.结果 本组17例中有15例能及时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存在,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72 h内逐渐恢复;1例19岁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和烦躁的精神症状约12 h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4d后恢复;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术后1d肾盂尿培养出真菌,术后第6天方逐渐恢复.结论 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并不少见,术前可将有糖尿病史、功能性独肾、复杂的肾鹿角型结石的患者(尤其老年人)视为“高危患者”提高警惕性;术前良好控制尿路感染、术中调控灌注压力和术后保证引流通畅有利于减少脓毒血症发生;术中留肾盂尿培养和药敏、术后仔细临床观察和检测血浆内毒素有利于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暴露和分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42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8例,柯兴氏综合征8例,嗜铬细胞瘤2例,副神经节瘤2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12例。瘤体平均直径为3.5cm。术中改良Trocar位置,解剖性分离肾上腺的3个层面,并注意术中分离技巧。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2min,术中出血平均45mL,患者术后1~2d恢复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d。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通过改良Trocar位置、解剖性分离肾上腺的3个层面、并注意术中分离技巧有助于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8例初次TURBt术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男93例,女25例.年龄(63.0±8.6)岁.肿瘤位于侧壁71例,顶前壁23例,三角区和后壁24例;单发75例,多发43例;肿瘤直径0.5 ~4.0 cm,平均2.0 cm,其中≥3.0 cm者39例;高、低年资医师分别手术53和65例.采用2004 WHO/ISUP分级法和2002 UICC TNM分期系统,将初次TU RBt术后病理与二次电切(60例)或手术切除术后(58例)病理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期低估原因.结果 118例初次TURBt病理分级分期为高分级Ta13例,高分级T161例,低分级T144例;二次电切、膀胱部分切除及根治术后病理:Ta8例,T174例,T2 36例,共低估39例(33.1%,P<0.01),其中二次电切组被低估17例,手术切除组被低估22例.初次TURBt时组织形态人为改变63例(53.4%),组织标本中肌层缺失56例(4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0 cm、位于顶前壁/侧壁是标本中肌层缺失的危险因素,前者OR:3.766,95% CI 1.263~11.225(P=0.017),后者OR:5.951,95% CI 2.186~16.203(P <0.001);而高年资医师是标本中肌层呈现的保护因素,OR:0.274,95%CI0.127~0.593(P=0.001).结论 初次TURBt术病理分期低估主要与电切后标本组织形态改态和肿瘤基底肌层缺失有关,通过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行TURBt术和二次电切可减少初次TU RBt术存在的病理分期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287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血尿患者8例,外院PCNL术后出血转院5例。均为男性。年龄27~79岁,平均45.1岁。13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时机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肾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肾动静脉瘘2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肾动静脉瘘者8例。13例患者栓塞15min后,复查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完全栓塞。术后3d肉眼血尿均消失。13例患者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4~60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血肌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正常,无再发出血,1例患者49个月后右肾结石复发。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术中肾血管损伤致假性动脉瘤和(或)动静脉瘘。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基于影像学和血清学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癌微血管浸润(MVI)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切除或肝移植的54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315例肝癌MVI患者,年龄53.2±11.5岁,肿瘤最大直径3.7~7.0 cm。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查出能预测MVI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HCC中MVI的列线图模型,利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   结果   MVI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月(95%CI:8.1~17.9),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38.5%和30.9%(P < 0.05);MVI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月(95%CI:32.7~61.3),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9%、62.3%和38.8%(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更大的肿瘤体积、突破肝外生长、缺乏或不完整假包膜、存在动脉期瘤周强化以及术前过高的球蛋白值是MVI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最终模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为0.859-0.930,准确性为85.1%,敏感度为85.9%,特异性为84.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病理结果MVI (+)/MVI (-)概率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及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术前预测MVI (+)的概率,可以根据MVI发生的风险调整HCC的治疗计划,以优化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 Endometriosis,defined as the presence of functionally active endometrial glands and stroma outside the uterine cavity and a benign condition,shares many malignancy biological behavior.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is pelvic region,especially the ovaries and the broad ligaments. Occasionally the condition can involves urinary tract and the bladder is 84% of all urinary tract endometriosis,followed by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泌尿系软斑症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膀胱软斑症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47岁,以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超声及CT均提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膀胱镜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膀胱)软斑病。行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软斑病。结果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及膀胱镜检查。尿常规提示有尿路感染时即予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泌尿系软斑症的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膀胱软斑症可采取保守治疗,而其他尿路脏器软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