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游离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2月收治外伤性拇手指缺损患者106例,清创后,采用(足母)趾移植急诊再造拇指8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69例、再造中指7例、再造食指4例、再造环指3例、再造手1例,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同时再造拇食指3例、再造食中指7例、再造中环指3例、再造手1例.结果再造拇手指106例119指成活118指,无一例感染,经3~66个月随访,所有再造拇手指血运丰富,感觉恢复良好,对指和对掌灵活.结论对于外伤性拇手指缺损,经过彻底清创,科学设计,采用游离足趾移植急诊再造,可以获得满意的再造效果.  相似文献   
2.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方法 从 1999年 2月~ 2 0 0 2年6月 ,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 2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 2例以及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 4例。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皮瓣面积最小为 7cm×5cm ,最大 2 2cm× 7cm ,术后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外形不臃肿。 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 ,手术切取简便安全 ,皮瓣厚薄适中 ,质地好 ,不牺牲胫后血管 ,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部爆炸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爆炸伤新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方法1997~2004年收治106例手部爆炸伤,按爆炸伤的严重程度和伤情特点将其划分四型:Ⅰ型:仅有皮肤灼伤、挫裂伤或手部的小面积皮肤缺损,治疗选用清创缝合或植皮修复;Ⅱ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关节损伤,但无手指血运障碍,治疗选用骨与关节复位固定、肌腱修复的同时必须采用皮瓣覆盖;Ⅲ型:手部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损伤,手指缺血、离断或缺失,治疗必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实施血管吻合、断指再植或拇手指再造和皮瓣移植;Ⅳ型:手广泛毁损,治疗选择截肢术。结果本组Ⅰ型12例,手功能恢复正常;Ⅱ型31例,手功能恢复较好,14例遗留皮瓣臃肿或肌腱粘连,需二期治疗。Ⅲ型57例,无1例截肢,45例进行了二期功能重建手术,手功能恢复达正常的30%~80%不等;Ⅳ型6例,手功能完全丧失。结论该分型方法简明具体,便于临床判断受伤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并可估计愈合,对临床处理手部爆炸伤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光敏粘合剂联合温敏材料泊洛沙姆行血管吻合(简称H-P法)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合成光敏医用粘合剂聚癸二酸丙三醇丙烯酸酯(PGSA),并配制特定热敏特性P407组方。选取家兔2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H-P法吻合组和传统缝线吻合法组),每组10只,两组对照,记录两组每个血管吻合口吻合时间,术后6周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中对两组家兔血管吻合所需时间进行记录,H-P法平均耗时为(12.0±3.7)min,传统缝线吻合法耗时(27.0±6.3)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周,超声多普勒、CT检测H-P法组和缝线组口通畅率均为100%;超声多普勒检测两组吻合口处血管内径的大小[H-P组(2.246±0.165)mm,缝线组(2.114±0.1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组和缝线组健侧与两组吻合侧血管内径分别为(2.369±0.157)mm和(2.180±0.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传统缝线组炎性细胞数目(321.6±43.5)较H-P法组(189.0±29.4)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法行小血管吻合具有可行性,较传统的缝线吻合法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腓管综合征是指腓管内的占位性病变致腓总神经受压或损伤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属于周围神经卡压征的一种,由Sunder—land等于1961年首次提出。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性创伤及肿瘤的出现,使其越来越多见,以往诊断腓管综合征多凭临床症状、临床经验及体格检查等,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使该病误诊率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已经成为腓管综合征诊治可靠标准之一,有助于腓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最佳治疗时机和方案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神经功能。现将超声在腓管综合征诊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在不同时间断蒂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6~30个月,按皮瓣断蒂时间分为四组。其中A组断蒂时间14~21d共33例,B组断蒂时间22~28d共27例,C组断蒂时间29—35d共22例,D组断蒂时间〉35d共23例。术后对皮瓣成活率、伤口感染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手功能恢复、皮瓣质地、恢复伤前活动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四组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与手功能恢复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1周恢复率(97.0%,32/33)高、伤口感染率(39.4%,13/33)低、恢复伤前活动时间[(6.2±0.8)周]短,与B、C、D组的74.1%(20/27)、59.1%(13/22)、17.4%(4/23),63.0%(17/27)、81.8%(18/22)、100.0%(23/23),(8.1±1.6)、(9.7±2.2)、(10.5±1.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术后14-21d断蒂存活良好,合并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29例修复前臂、手部创面,其中以鼻烟壶处为旋转点的皮瓣19例.皮瓣内通常含有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桡动脉穿支等复合组织.吻合皮瓣远端神经的有7例.结果 29例皮瓣中27例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皮瓣一般比较薄.吻合神经的皮瓣经随访恢复了良好的感觉.结论 前臂桡侧复合蒂筋膜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捷.远端蒂皮瓣可以修复包含拇、食、中指远端在内的手部较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9.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拇指再造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急诊一期拇指再造的可行性. 方法外伤性拇指缺损清创后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一期再造拇指. 结果再造拇指38例全部成活,无一例感染,经6~60个月随访,所有再造拇指血运丰富,感觉恢复良好,对指对掌灵活. 结论对于外伤性拇指缺损,只要清创彻底,采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行急诊拇指再造,可以获得满意的再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虎1:2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虎1:2挛缩患者,根据其挛缩严重程度分别采用五瓣成形术、局部皮瓣、逆行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6~36个月,采用五瓣成形术者拇指桡侧伸展及掌侧外展程度可达健侧的70%~90%,采用其他皮瓣转移修复术者拇指桡侧伸展及掌侧外展程度可达健侧的75%及以上。结论根据患者虎1:2挛缩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能有效治疗虎1:2挛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