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神经外科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方法 90例择期神经外科患者被随机分为F、K1和K2组.F组用芬太尼术中持续泵入,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K1和K2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中持续泵入,且术后继续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和术后不良反应等,于术后2、24和48 h对疼痛行VAS评分和NRS恶心评分,并记录各时间点镇痛药用量,以及3组各时间点需要给予哌替啶治疗的患者例数,对颜面水肿和球结膜水肿进行分级.结果 3组组间和组内各时间点PCIA用药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h比较,F和K1组24h和48h的VAS评分降低(P<0.05).F组在2 h有2例和24 h有1例、K1组在2 h有2例、K2组在2 h有3例和24 h有1例,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25 mg进行镇痛治疗.3组间各时间点恶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在2 h和48 h各有1例、K2组在48 h有1例需要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mg进行止吐治疗.与2h比较,3组24和48h球结膜水肿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适用于神经外科额、颞和枕部占位患者,镇痛效果与芬太尼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功能MR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RT)前后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方法 对31例接受PRT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MR扫描,采集其大脑结构及静息态功能图像;同时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面部麻木程度及患病时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全脑ReHo值出现显著变化的脑区,再将这些脑区的平均ReHo值与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右侧梭状回(FG)和双侧前扣带回(ACC)的ReHo值显著增高(P均0.05),而左侧顶下小叶(IPL)、右侧距状回、右侧颞中回(MTG)、左侧中央后回(PoCG)以及左侧岛叶的ReHo值显著降低(P均0.05)。左侧PoCG的ReHo值与手术前后VAS评分呈正相关,术前右侧MTG的ReHo值与手术前后VAS的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PRT术后多个脑区的Re-Ho出现显著变化,这些区域与痛觉感知、情感表达及情绪体验密切相关,其中左侧PoCG具有作为靶点判断疼痛部位及评估疼痛强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维CT引导下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中、重度三叉神经痛患者,在Hartel前入路穿刺过程中,穿刺针抵达卵圆孔、触及骨质或穿刺深度达6~7cm时停止穿刺,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重建影像的指导下穿刺。结果所有穿刺均成功,疼痛缓解程度和有效率随时间增加,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5.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三维CT引导下行经皮卵圆孔穿刺,结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穿刺和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定位在经锁骨下静脉人路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63岁,体重41~70 kg,身高150~168 cm,ASA Ⅰ或Ⅱ级,拟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植入式输液港行长期输液及化疗,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脉冲注射冰盐水实验的方法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超声组(U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摄片进行导管定位.计算两组患者首次置入成功率.结果 U组患者术后X线摄片显示输液港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未发生导管偏离进入颈内静脉的现象,首次置入成功率100%.C组术后X线摄片显示有6例患者的输液港导管发生了偏离,进入颈内静脉,需回手术室在超声引导定位下重新穿刺置管,首次置入成功率80%.U组首次置入成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是经锁骨下静脉正确放置植入式输液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辅助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0例行经腹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术前30min分别口服塞来昔布200mg和维生素C100mg,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于术后1、4、8、16、20和24h行VAS评分,并记录PCEA药物用量、按压次数、实进次数和D/D比值,于术后8、16和24h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在术后24h由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印象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V组术后4、8、16、20和24h的镇痛药剂量、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高(P〈0.05),两组各时间点D/D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和对术后镇痛的总体印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组有2例(10%)发生恶心、呕吐,而C组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明显减少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PCEA的用药量,增加镇痛效果,适于辅助术后硬脊膜外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时健康志愿者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60名右利手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22~ 26岁,身高167~ 178 cm,体重51~67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5):头低15°组(Ⅰ组)、头低30°组(Ⅱ组)、头高15°组(Ⅲ组)和头高30°组(Ⅳ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监测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血流信号,分别于平卧位(基础状态)、体位改变即刻(T1)、10 min(T2)和30 min(T3)时记录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计算Lindegaard指数.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Ⅱ组在T2时Lindegaard指数升高,在T2,3时MCA的Vs和Vm降低,Ⅳ组在T2时MCA的Vs降低,在T2,3时MCA的Vd和Vm降低,T2时EICA的PI降低(P<0.05),其他2组各时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成人在头低30°和头高30°时脑血流速度降低,而头低15°和头高15°时脑血流速度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巴布膏用于伴胃肠道疾病患者肌肉拉伤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胃肠道疾病伴发情况将肌肉拉伤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巴布膏组(有胃肠道疾病,20例):将氟比洛芬巴布膏贴于患处,每日2次;氟比洛芬片组(无胃肠道疾病,22例):氟比洛芬片100 mg口服,每日2次.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7d进行疼痛数字评分,计算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缓解程度、有效率和满意率,并观察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 氟比洛芬巴布膏组和氟比洛芬片组患者治疗后1、2、4、7d的有效率、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80% (16/20)比82%(18/22)、90%(18/20)比100%(22/22)、95%(19/20)比100%(22/22)、95%(19/20)比95%(21/22),满意率:60%(12/20)比82% (18/22)、90%(18/20)比95%(21/22)、90% (18/20)比95% (21/22)、95%(19/20)比95%(21/22),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或加重胃肠道症状.结论 氟比洛芬巴布膏可有效治疗肌肉拉伤后疼痛,特别适用于伴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 2 2例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方法 ]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脂、得普利麻及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并吸入异氟醚 ,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异氟醚、体温、尿量和血液气体 ,术后 1~ 3h拔出气管插管 .[结果 ]2 2例病人中除 1例在停止体外循环后死亡外 ,其余 2 1例麻醉平稳 ,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 ,无 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 .[结论 ]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时 ,在保证麻醉和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情况下 ,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组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研究术后静息VAS评分、咳嗽VAS评分、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的VAS-R、VAS-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增强镇痛效果,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公维义  王保国  俞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63-65,i0002
目的:对比42℃的脉冲射频和80℃的射频热凝对大鼠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55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射频热凝组,另5只为正常组。脉冲射频组大鼠左臂丛神经行脉冲射频,温度42℃,时间120S,脉冲频率2Hz;射频热凝组相同部位行射频热凝术,温度80℃,时间75s。于术后即时、1,7,14和30d(n=5)取材。正常组不干预,取相同节段臂丛神经。记录刺激电压、电流的最小值和手术前、后的阻抗,术后行神经功能评分(0-5分,5分为正常步态),观察神经的病理变化,并对有髓神经进行体视学分析。 结果:5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脉冲射频组出现神经内水肿并在术后1d最重,至7d完全消失;射频热凝组神经以沃勒变性和轴突再生为特点。②射频热凝组术后阻抗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326&;#177;65),(392&;#177;84),(408&;#177;74),P〈0.051。③射频热凝组即时神经纤维的平均面积、平均直径和面密度高于正常组和脉冲射频组(P〈0.05),但数量低(P〈0.05);脉冲射频组即时、1,7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1,7d的面密度低于正常组(P〈0.05);在脉冲射频组内,1d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和面密度最低(P〈0.05),7d的数量、面密度及即时的数量低于14,30d(P〈0.05)。④射频热凝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和脉冲射频组(P〈0.05)。 结论:脉冲射频对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轻微,且可以很快恢复,提示脉冲射频治疗疼痛较射频热凝更安全。并证明脉冲射频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破坏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